在中国古代文化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沉淀着一脉厚重的诠释学传统,这就是历代儒家士人对《五经》或《十三经》的解经释义传统。
周代的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强调民众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主张统治者要重民爱民。周代的民本思想深植于辉煌璀璨的文明土壤之中,对后世王朝的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史料推动了史学研究的新进展,清华简即是这样的新史料。近期公布的清华简《成后》篇,“是关于西周早期史料的新发现,初步研读简文内容,可以看出简文反映了西周早期历史和王朝政治的若干信息”。《成后》篇记载了文王、武王和成王的事迹,这为我们认识周初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华传统君子人格通过不同时期各层次的理论阐释和实践,逐渐成为整个社会思想意识、政教体制、公私生活、民情风俗的导向和规范,成为中华民族推崇的理想人格和精神标识。在当代社会,传统君子人格的内涵与风范在构建和弘扬国民精神方面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中国古代王朝用以标识自身“正统性”的“政治符号”多种多样,包括传国玺、封禅、符谶等。其中,五德(五行)是重要的符号之一。
日本汉诗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并在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中国经典,如《尚书》的思想精髓与表达技巧。
根植于传统社会中的乡村治理,一方面是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基层组织;另一方面则是国家认可并在一定范围内拥有治理职责的组织,构成了乡村治理的基础。明清时期,随着国家统治策略的转变,保甲、乡约和宗族在乡村治理中逐渐形成了共治体系,反映了历史上国家与地方、法律与社会之间复杂的共治关系。
孔子“成人”之道,旨在探绎“人(当)成为什么”。成就理想人格,不仅彰显人之为“人”的存在方式,奠定了“儒家理论和实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且更构成儒家当代创化的源头活水,堪称“中国哲学的最大贡献”。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总有一天,生活会让你成为哲学家!与苏格拉底对谈生命的意义,与庄子探讨选择的智慧,与尼采共舞存在的勇气,这是一门走向自我觉醒的人生哲学课!和作者来一场直抵人心的哲学对话!
对于经学,作者一贯强调尝试理解古人,注重探察经学家解释经典的过程或态度、方法。对于历史,亦是期望在具体的背景下检讨历史事件发生的缘故、历史人物如此抉择的动因。对“为什么”的探索又是以孜孜不倦的“读书”为门径的,所以作者夫妇常以“读书”命名他们的著作(如《学术史读书记》《文献学读书记》)。这在当下的学界实属异类,却愈···
本书是许苏民教授的遗著。与苏民教授的其他著作一样,此书既有扎实的历史文献根基,又展现了深沉的理论洞见,有其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作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的课题的终端成果,这一研究不仅圆满地完成了项目的要求,而且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读书正如用药,人得病,即身体偏斜不正,正以药性之偏纠之。而医生都知道虎狼之药慎用。有一种书不是真正的书,是读着玩儿的东西,即绘本。所谓绘本就是我小时候读的小人书一类的东西,现在的绘本出得太多太快,因此粗制滥造的多,总体质量严重不如那时候的小人书。另外一种书对小孩子来说应该算是“坏书”,家里千万别藏这种书,比如《···
《船山学刊》不是冷冰冰的纸张文墨,而是活生生的文化生命。我们亲眼见证了《船山学刊》复刊后的逐步壮大、声誉日隆。刊物学术水平的提升是我们学者(作者)的一项使命和志业,我们应当认真对待。我们作者与刊物的学术互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双方都会有所提升。我们两湖学人积极推动与《船山学刊》的进一步互动也应当成为一种学术共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高质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贯彻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於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汉代辞赋继承了《诗经》《楚辞》中的名物书写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当我们阅读作品时,首先当然看到的是“名”,进而则需要通过联想、查阅资料来使“名”能够成像于我们的头脑之中,知晓所为何“物”,于是构成汉赋丰富、立体的名物世界。
整体看来,中国古典生态智慧已经大面积地浸润了当代生态文学,既唤醒了生态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浓郁兴趣,也促使他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中发掘有益资源来应对当前的现实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古典生态智慧只是前现代文明孕育出来的一种直觉体悟式的智慧形态,它需要与现代理性互补与融合,从朴素阶段上升到更为完善的阶段。
今天抄的是《世说新语》。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个事,其实不复杂,但说不透,隔靴搔痒;说透,难免言语显苛刻。“察物太明则致憎”,通常一般人既想让别人说明白一件事,又很厌恶嫉恨观察深透、表述精准者。
这次的舆情其实不在案件本身,而在案件之外。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法平如水,法律如果不能一碗水端平,就会让人感觉不公。此案本身虽然没问题,但其连带产生的负面外溢性却让很多准备结婚的人感同身受、不寒而栗。整个事件的核心表面上看是被炒得火热的性同意权,实质却是畸形婚恋市场下高额彩礼所导致的婚姻已经变成赤裸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