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明清科举考试与士子经世意识的培养

科举制度确立后,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至明清达至鼎盛,它承载了文化、教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功能,因此一些学者将明清时期称作科举社会。

陈立胜 著 《从“修身”到“工夫”》出版

《从“修身”到“工夫”:儒家“内圣学”的开显与转折》一书以轴心时代为背景,突出中国哲学独特的身心修炼主题。全书深入揭示了儒学修身传统中自孔子孳乳而至宋明粲然大备的反省技术与类型,既有对治怒、“梦工夫”、静坐、慎独和立志等修身技艺清晰之呈现,更有对“朱子时刻”开启的“独知”话语之长时段、历时态的脉络之分析,堪称是一部引人入···

【王玲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春秋》“大一统”视域下儒家经济思想再审视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而构建“大一统”中央集权统治,却全然不接受其“不与民争利”“盐铁皆归于民”的经济思想,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由此走上了一条以儒家理想的“大一统”改造现实的“大一统”的道路。儒家经济思想同样注重“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匹配,今日所说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及“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齐义虎】一本开三枝:教育改革大纲二十八条

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机制,关系着民族的未来。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由于长时间的问题累积,早已不堪重负,无法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需求。故今日之教育体制改革,不在于小修小补,而在于大破大立。余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十九年,思考此问题也有十五年之久。心之所念,惟在突破陈规、自本自立,融合古今、通向···

【儒家邮报】第412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暨孔子2576年〔耶稣2025年〕5月21日

【何光顺】先秦儒家的生育哲学观与比兴诗学建构

先秦儒家的生育哲学,借助比兴修辞艺术或比兴诗学建构来展开或实现,强调男女两性之爱欲当借助诗、礼、乐等媒介环节来表达,以克服两性色欲无媒介的直接发生,体现出从“男—女”二元关系到“父—母—子”三元关系的转变。

【雷定京】从郭锡良“努力继承国学传统”谈起

裘锡圭先生的逝世,是学界的一大损失。有学者却在此时发表“割席论”,提出裘先生生前已与儒家“割席”,并且进一步将钱穆与裘先生相比,认为钱穆亦早与“现代新儒家”“割席断交”了。裘先生或许既受乾嘉朴学风气浸润,又受实证主义理论影响。无论裘先生选择哪种理论治学,这终究是他的自由;无论我们怎样评价裘先生的学术思想,亦都很难绕过···

【陈明】裘锡圭谈不上与儒家“割席”,跟李学勤相比少了些东西

作为传统学问文字学属于小学,与之相对的大学则是关于天道、天德、天心和经邦济世的“玄学”,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神学、哲学、政治学。汉代董仲舒与汉武帝合作确立了五经的社会地位,训诂学就是服务于经学的。李学勤先生说“国学的核心是经学。”这是对经学对于中华文明之意义的认定与肯定。裘锡圭先生则在参加“古典与文明”的会议时说“文···

【路人丙】观“割席”杂感

至以裘锡圭先生“割席”儒家,更不可解。从裘老文字来看,我看他从不觉得自己是儒家,何割之有?儒学院误列裘老“入伙”一事,道过歉、改过名单,就该揭过了。尤其在老人过世前后,更不必旧事重提(任何一方都不必提)。再者,“割席这件事,吾从钱,吾从裘”这样的话,显得极度油腻而令人不适。为从越界的掌故家那里抢救出学术史研究为数不···

【王志宏】“裘锡圭”事件之观感

我们从不否认裘锡圭先生的学术贡献,但是也毫不隐瞒地判定裘锡圭先生对于中国文化的本性的无知,对于当代中国历史处境的无知,以及对于儒学历史与现实意义的无知。近代中国学者大多基本上是历史主义者和实证主义者,站在这样的立场上来衡量和批评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个最为本质的地方,裘锡圭才是未能免俗也。真正的历史性命运在于以儒···

【李震】宋代邵雍易学展开的三种趋向

两宋学者对于邵雍易学的诠释大体是在如下三种脉络中展开:郑夬、晁说之、朱震在汉易理路中解读邵雍易学的象数,强调其中的“错综变通之妙”;邵伯温、王湜、朱子更具宋易色彩,关注邵雍易学的义理内涵,发掘当中的“自然齐整之理”;术数派则将邵雍易学引向占算,以造成一种命定的历史观。

【徐羽】纳入秩序中的鬼神:早期儒家鬼神观研究

三代时期,以天神、地示、人鬼为主要内容的鬼神能够赐福降祸,对人事产生影响。早期儒家不认可怪力乱神,但取消怪力乱神的存在又会关联到鬼神整体存在的合理性,进而影响到作为教化重要方式的祭祀活动的正当性。

【胡飞林】晚清易学的分裂及其近代转型

晚清易学历经汉宋对峙与融合、今古文之争及西学融入等学术思潮的冲击与碰撞,呈现出繁复多变的学术面貌。今文经学家的疑古精神与古文经学家的史学思路成为古史辨易学及唯物史观易学兴起的关键性因素,而晚清学者以会通中西的方法阐释《周易》,预示着传统易学的近代转轨。晚清易学的复杂面相和多重路径对民国以来的易学发展及现代转型···

“稽古探微:经学文献考释与古典学术传承”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5月10日至11日,“稽古探微:经学文献考释与古典学术传承”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出版社的7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孙家愉、杜泽逊】“吾辈生古人后,乃获见古人未见之书” ——《群经单疏古钞本丛刊···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