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建构的意义上看,“宗教中国化”是一体两翼的:一方面从信仰视角着眼,提示了不同信仰的时代化、本土化、在地化和处境化;另一方面则是从理论建构入手,强调宗教理论的建构要回向当下最鲜活的信仰实践与社会文化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描述。
錦繡嶺南詩律雙絕玄契天地,全照海東哲史一流澤被乾坤。
二十年前讀過王葆玹先生的《今古文经学新论》,他把“大一統”解釋為太一之統。這個說法古人沒有,當時我亦不敢置信,但又無法分辨。
2025年4月27日,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主办的“宋明理学研究的新视野”青年学者工作坊在院内203会议室成功举行。工作坊设置“北宋理学新探”“多维视角下的朱子学研究”“阳明学的本体、工夫与实践”“理学研究的交叉视域”四个主题。为促进深入交流,会议采用一对一评议机制,并特设圆桌自由讨论环节。
2025年4月18日—20日,由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苏州大学哲学系协办的“明清之际新经学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顺利召开。
4月28日,河北省社科联副主席李洪卫研究员及韩国学者宣炳三一行6人到访董子学院。衡水学院校长肖士恩、董仲舒研究院副院长王文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曹迎春参加座谈,董子学院专兼职教师一起参与座谈。
2025年4月27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浙江大学、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浙江省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图书馆举行。作为活动承办方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以下简称《百部经典》)出版单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以典籍捐赠、学术支持、课程合作等多元形式深度参与,为新时代···
4月30日下午,我们安仙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以徒步之姿踏入汶源书院,开启了一场浸润心灵的文化之旅。
在当代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时代魅力,它既是民族精神的深厚根基,也是驱动社会进步与创新的不竭动力。
本书爲作者在经学文献方面研究成果的结集,以经书版本与经典校勘爲主题,文献使用上广泛发掘史料,方法上注重版本学与校勘学的相互爲用,版本的实物形态与文本的校勘结果并重。
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可能是中国人的信仰生活及其实践形态最早的“观察者”,依照他们的标准,中国的民众是缺乏“信仰”的。在传教士的理解框架中,有关于何谓信仰的明确想象,而中国南方,特别是沿海的江浙闽粤地区民众的祭祀实践与信仰习俗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国民众就是通过庙宇网络和祭祀活动不间断地展···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正值暮春之初,由崇儒书院主办的第二届兰芳会于乙巳年三月廿二日在儒家东方花园酒店进行。主要参会人员有春耕园师生近五十名,崇儒书院师生近三十名,以及数位社会人士。兰芳会的主旨是“君子讲习,永结兰芳”,通过交流增进两校关系,亦对自身平常的学习起到查漏补缺,互相切磋琢磨的作用。
日本的中国思想史专家加地伸行生于1936年,1960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
位于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源于后晋,兴于北宋,与当时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并称北宋“四大书院”,成就了范仲淹等一批名臣文士。书院制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典型,应天书院为何居于“四大书院”之首,又为何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高地?近日,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李可亭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予以解读。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讲学历史延续近千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起重要作用。宋代理学为何诞生于嵩阳书院?嵩阳书院何以作为“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近日,嵩山文化学者、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宫嵩涛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此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