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16天的北京冬奥会,中国对外输出了“拔火罐”、赛场上秦凯求婚的爱情、以洪荒少女为代表的新一代运动员精神。这里面没有哪个是官方从一开始就希望外国人看到并为之着迷的,但恰恰因为全球消费者肯为“古老健康的疗法”、“石破天惊的爱情”和“乐观独立的精神”买账,这些内容才足以形成能够支撑文化产品跨越国界的精神内核,让外国看到一···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项目是在中宣部支持指导下,由文化和旅游部委托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的一项国家级重点文化工程,该项目是中共中央办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著名学者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先生担任主编,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国家图书馆理事会理事···
书院继续坚持“学宗洙泗,道阐尼山;守先待后,与古为新”的宗旨,联合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院等学术机构,延续“慢庐”系列活动,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慢庐文化沙龙、以阅读学术专著为主题的经典读书会和以促进学术研究为主题的慢庐工作坊。
山东嘉祥曾子广场,一座古朴雅致的大学书院内,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传统拜师礼、国学诵读、金石传拓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开设特色文化课程、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这是曾子故里嘉祥的探索实践,更是孔孟之乡山东的通行做法。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等7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大会。
时维九月,孔子故里——山东曲阜,这个因圣人的诞生而闻名于世的小城,迎来四海宾朋。巍峨的万仞宫墙前,神圣的大成殿之上……乐舞翩翩、鼓乐齐鸣,尽显“万古衣冠拜素王”的隆重与虔诚。28日上午,辛丑年公祭孔子大典就在这里举行。各级领导、驻华使节、国际机构代表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儒学专家代表、孔氏后裔、华人华侨代表、海外留学生、···
有关“家”这一概念的思考与讨论,是当代中国正在展开的一个重要的哲学论题。“家”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主题,也是面临中西文化交融的现代中国人,在世存在之所以可能的根本。2019年底,孙向晨教授《论家:个体与亲亲》一书的出版,将“家”这一话题推至学术前沿,引起了相当广泛的重视。为了重新审视“家”在当今世界的哲学意义,2020年8月9···
7月3日,以“守正达人——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发展”为主题的敦和雅集在杭州良渚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敦和基金会主办、古道书院联合主办,20余位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实践者、研究者共同参与研讨,希望通过雅集搭建一个更开放创新的交流平台,让彼此了解、相互启发、携手共创。
2020年12月19-20日,“聚力融合协同发展——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2020学术年会暨儒商文化研讨会”隆重召开。此次年会的主旨演讲、儒商论坛、分组研讨都是紧紧围绕“董仲舒思想”和“儒商文化”两个主题进行。关于董仲舒思想,主要围绕其主要思想、历史影响、现代价值以及董子文化的普及开发、董子故里的地域文化等进行研究;关于儒商文化,主要···
经过学术界十多年的持续努力,清华简目前已出版10辑整理报告。其中所收入文献,绝大多数是失传两千多年的珍本秘籍。清华简中所发现的众多与西周史有关篇目,有助于加深对西周史相关文献的理解与认识,揭示西周史事真相,推动西周文学史、思想文化史和制度史研究。其中的诸多记载,不仅解决了西周史研究中许多争论已久的疑难问题,同时···
2020年的儒学研究呈现出多元样态,具体可分疏为五大主题:经学研究的兴盛、先秦儒学与宋明理学、儒家政治哲学的新进展、现代新儒学与儒学研究的新视角,还有一个特殊主题即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儒学界对此人类共同困境的儒学省思。本综述的内容以学界相关专著为主,论文为辅,通过对2020年儒学研究梗概的梳理,呈现儒学研究的最新趋势,···
传统文化如何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新时代国学如何传承与创新?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国学热”?在传统文化推广方面,台湾有何作为?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凤凰网国学频道在论坛期间,独家专访了欧洲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朱高正先生。
国学的传承与传播,要具备全球视野,更应回归“少年中国”的生机盎然,除了体现在读经诵经,更需要“内化”与“践行”,尤其是少儿读经要回归童真童趣,保持天真浪漫的赤子之心,而“形”与“心”更好地结合将促进传统文化的“良性”传承与传播。
黎智英保释案裁决体现了香港司法哲学的某种“国家法”转向,这是其制度理性与政治成熟性的体现,是对香港司法独立更高层次的理解与坚守,具有香港司法及“一国两制”实施的里程碑意义。
“今年是张载诞辰1000周年,张载既纠汉唐儒学之偏,又辟佛老之失,并从形而上与形而下、体与用以及诚与明的角度重新探讨了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问题,这不仅开启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新思路,而且还规定了宋明理学发展的新路径……”
12月12日,由我校关学研究院主办的“关学大讲堂”第一讲在文汇楼C区报告厅正式开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陈来应邀前来做了题为“论古典儒学‘义’的观念——以朱子论‘义’为核心”的学术报告,讲座由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怀兴主持,现场座无虚席,三百多名校内外师生到场聆听。
例如,更注意古今中西文化之争的考量,比较参考西方文化的背景,在实际推进儒学研究的过程时,既要研读儒学文献,对儒学作历史考察;又要展开儒家思想的的学理探讨和分析评述;更要有关于儒家思想的现代诠释以及资源应用。重视向社会大众通俗讲解儒家经典,推介儒学文化资源,传扬儒家文化精神,促进儒家文化遗产的现代继承。
尽管历史的烟尘尚未完全消散,我们还有身在其中、难识其真面目的尴尬,但面对20年这么一个富有纪念意义的时间刻度,有必要回顾这20年来我们所走过的路,总结这20年来的心路历程,梳理这20年来的利弊得失。从2013年开始,我国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与前一个时期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两个特点:一是政府强势介入,积极倡导,大力扶植,系···
2020年10月29日15:00-18:00,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举办的“江右思想与宋元明理学研究”学术工作坊在主楼A802教室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上饶师范学院等高校和研究单位的学者围绕“江右思想与宋元明理学研究”展开了交流研讨。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这两个口号提出以后,社会从下往上、从上往下,对传统文化和儒学有高度的热情。在这样一个重视协调发展和文化重建的阶段,跟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儒学开始复兴。一百多年来,在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经受现代化过程的考验的过程中,儒学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化之后,开始焕发生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