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沆以阴郁的和毫不妥协的方式直面一个擅长应对制造死亡和灾难的物种,一个精心协调用以催生难以理解的恐怖行径的世界。
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哲学的关系是保守派评论家永远不会终结的厌恶和痴迷对象,其中很多人对两者的思维方式都并不怎么熟悉。
从这个角度看,自由不是别人送给你的或者你购买的东西,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赚来的东西。人们赢得自由的方式不是逃避困难而是战胜困难。
本文探讨了当今分析哲学衰落的语言根源。
这个群体的成员之一的女权主义作家、哲学家爱莲·西苏(Hélène Cixous)将这代人称为“不腐之身”,无论好坏,他们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哲学系而进入文学、电影、性别研究、后殖民研究和大众文化等领域。
客观上说,疾病让个人的身体以受苦的方式将个人的思想、感受从外在世界中抽身回来关注自己当下的生命状态和生命感受,个人当下从沉沦的“在者”状态进入到了本真的“此在”状态,确实昭示了个人生命的“存在性”。但是,这种昭示并不是疾病本然地昭示出来的,而是借助疾病这一载体或者工具昭示出来的,真正唤醒个人存在的,是个人当下的生命···
无问东西路。只一个仁字了却,孔乡禹域。马厩既焚不问马,九地流行人注。俱往矣,发心微度。
何为道德?道德立基于本能的克制,构成人独具的社会性之产物,是对于自然性的超越。从辩证逻辑而言,社会范畴是与自然范畴对立的,道德领域是与自然领域对立的,因而道德性殊异于本能性,而本能可欲的范畴,则成为道德不可欲之领域,道德意味着对于本能的克制与忍耐,由此才能形成道德领域对自然领域、社会范畴对自然范畴的超越。
蒙泉是四泉中最初的泉,流量在四泉中最大,也最清澈,冬暖夏凉。池底有游客投的硬币清澈可见。蒙泉碑也最为著名,刻于南宋绍熙三年(1192),为时任荆南观察使张垓书,荆门知军陆九渊立。字体苍劲,记录着一段尘封的历史。
周末一早去菜店,买四个圆白菜,回来做挼菜,这是我跟四川人学的:圆白菜叶子一片一片剥下来,放在竹编筛子上晾晒,阳台上晒一天,用小刀将菜叶中间的粗筋切两刀,方便晾晒,否则到时候不好做。晒到晚上,全蔫儿了,放在大盆中,撒上一大把花椒,两把盐,慢慢地用手挼。挼菜不能心急,要慢慢地挼,否则感觉很费力气。
《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以剧情类纪录片的语言重绘稷下学宫峥嵘,着力于民族现实、民族记忆、民族认同与民族想象的互动关系,从影像时空美学角度重铸民族建构的文化意识作用。在中国与国际视野下展现了齐鲁思想文化对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回眸稷下学宫中涌现的众多学者贤士,孟子、荀子、淳于髡、李斯、韩非等形象都各具特色,不仅在学术观点上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而且在生活细节的刻画上也凸显了他们人格的复杂性。荀子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仍然坚守着儒家思想,坚持仁义和伦理道德,然而李斯和韩非作为荀子的学生逐渐转向了法家思想,认为法家思想更适用于礼崩乐坏的年代。
尽管我们所说的古文字主要是指秦以前先民使用的古体汉字,然而从中华文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考察,由于在文字初创的新石器时代尚未形成一统的格局,而呈现为夷夏东西的形势,因此,我们所理解的古文字本应包括与古体汉字同时代甚至更早的民族古文字。这种文字起源的多源特点,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国古文字学时必须具有的观念。
元宇宙在当下是个全球热得发烫的话题,在国际互联网技术、资本、娱乐、媒体等领域元宇宙最是激动人心。中国各省市在布局未来科技创新驱动经经发展时也纷纷瞄准元宇宙。在现实与虚拟之间,其虚实相映,万物互联,数字分身,人它互动,双向对流,自由转码,情景合一等特点,将人的自由意志获得极大实现与极大满足。
四书学作为朱子全部学术的结穴或中心所在,其独特的价值早已引起学界的关注和重视,相关研究成果迭出不穷,使得若无新的视角、材料和方法,很难在这一肯綮领域有所突破和创新。北京师范大学许家星教授的新作《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以下简称《经学与实理》)以辨之极精、言之极切、引之极详、证之极明的鲜明特质,将朱子四书···
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研究者,在评价王莽其人其政时,往往呈现出巨大差异。歧见背后不仅透射出介于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历史学学科属性,也反映出历史上的王莽或者史籍文献所记载的王莽,可能具有比较复杂的多张面孔。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本上是文化的复兴。高校人才培养理应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体到国学专业,就需要在新时代找准定位,深入思考如何在新文科背景下培养国学专业人才。因此,新时代的国学专业人才应该在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的高度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脉络。这就要求从中华民族整体的角度来理解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后,将经学作为一个重要研究内容。2010年召开了第一次经学会议,主题是“经学:知识与价值”。这次会议主要是要解决一个问题:人大国学院的经学研究要走一条怎样的路?周予同先生有一个说法:“经学的时代结束了,经学史的时代刚刚开始。”虽然说是经学史研究,但周先生还有其弟子朱维铮先生,对于经学基本是否定的···
中国古老的经学,目前在正式学科建制之外,此种现象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而且有可能会延续更长的时间。身处其中的经学研究者在饱受煎熬的同时,也不得不适应伴随这一窘境而来的研究方法上的改变,并有责任直面这种改变所带来的成功或失败。
孟子是儒家“亚圣”,孟子学说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对思想学术的发展演变,影响巨大而深远。历史上学人对孟子的研究从未停歇,成果如雨后春笋,形成了堪与孔学、老学、易学比肩的孟学。近年来,孟学研究成果迭出,而新近出版的周淑萍教授所著《先秦汉唐孟学研究》当属其中的一部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