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当你指责别人偏激时,你就是怂了、蔫儿了、枯萎了

在所有被我鄙视的现象当中,动不动指责别人偏激稳稳地占据头条。比如一个人,起初感觉各方面都挺好,如果他一指责别人偏激,我会本能地、习惯性地鄙视他,而且判断他的天资愚笨,后天又懒惰不读书、不会学习。

【吴钩】宋人过冬至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当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开始渐渐变长,黑夜开始慢慢缩短,春天也逐渐地近了。所以古人说“冬至一阳初动”、“冬至一阳来复”。

【虞万里】汉唐石经:写本时代文本与文字的价值

儒家经典源自西周,因王官失守而普及于春秋战国,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自东汉熹平四年(175)始刊一字隶书石经,到清代乾隆五十九年(1794)清石经竣工的千余年间,先后镌刻过七种儒家石经,分别是:汉熹平石经、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蜀广政石经、北宋嘉佑石经、南宋绍兴石经、清乾隆石经。

【李宗桂 张倩】文化自信 时代精神——评郭齐勇著《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与《中国人···

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国智慧,是学术界和社会人士多年来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但究竟何为中国文化精神,其特质如何?何为中国人的智慧,表现为何?中国文化精神与中国智慧之间是何关系?则是貌似清楚实则问题甚多的论域。武汉大学国学院郭齐勇教授所著的“姊妹篇”著作《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和《中国人的智慧》,对这些问题有颇富洞见的阐释。

【济楚】在古代,冬至节为什么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冬至节,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隆重盛大的节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定下来的,可谓二十四节气之首,所以中国最重要的经典体系《五经》里几乎都提到了“冬至”日,这在中国节日传统里是十分罕见的现象。

【林桂榛】解复卦经传大义以庆冬至日

复卦,䷗,震下坤上,乃雷在地中之象。按孔门《易传》以天地间构成与变化之大要大象以说八卦的易传基本哲学理论,复卦乃寓寄阳春潜蛰届萌之象,系阴极阳复、冬尽春回、阳刚复长、万物更新之象。

儒家网2018贺年卡(正月初一至十五系列)

儒家网2018贺年卡(正月初一至十五系列),儒家网出品,怡心斋主人书写,韩缓之制作。

【陈来】人文精神与独立、自由之思想

“人文精神就是独立、自由的精神”:作为学术精神的独立自由,即独立于既定成见的自由;作为教育方向的独立自由,即独立于技术理性宰制的自由;作为道德精神的独立自由,即独立于感性世界的必然的自由。

【戴卫红】魏晋南北朝谥法制度的特点

魏晋南朝皇帝的谥号以单谥为主,十六国北朝皇帝的谥号以复谥为主,具有很强的独立标识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谥法的礼仪范式日渐繁缛,亦愈加制度化。不过,群臣议谥、南郊告谥、题谥于神主之背等主要仪式并没有改变。

【黄开国】宋代“三礼”诠释研究的重要成果——潘斌《宋代〈礼记〉学研究》读后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周公制礼作乐,礼就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规范,礼学也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学说。

【程亚文】重申“道统”:反思民族国家的限度

西方国家近年来所出现的政治乱象,从西方政治学的角度看,是政治议程和制度设置突破了构建民族国家的伦理约定,导致政治过度和契约瓦解,而从中国传统政治经验看,则是“治统”僭越了“道统”,国家丧失了检验政治合理性的稳定机制。卡尔·施米特和保罗·卡恩的政治神学,则重申了神圣性在政治体系中的作用。以选举合法性为准则的当代政治已···

【吴钩】宋仁宗时代的人才

我们继续来说宋仁宗。仁宗本人可以说是一个庸常的君主,没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英雄气概与雄才大略,也不见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丰功伟业,存在感似乎也特别低,连一个类似明朝正德皇帝“游龙戏凤”、清代“乾隆下江南”的风流传说也没有留下。

【吴钩】仁宗废皇后

宋仁宗并不是一名固执的君主,但他亲政之后,却一意孤行做了一件事,劝也劝不回——那就是废了郭皇后的皇后身份。

【张涛、尹小林】新时代的易学古籍数据库建设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经典,随着其思想体系的不断拓展、社会价值的不断发掘,逐渐形成了博大深邃的易学文化。

【吴钩】仁宗好色

宋仁宗是一位宅心仁厚、性情温和的君主,也比较能够克制自己的激情与欲望,比较注意克己复礼。但他并不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他也喜欢美色。可以说,仁宗实际上是相当好色的。

【麦笛】为什么说清华简安大简绝非伪简 ——浅谈简牍的辨伪

2019年9月21日,《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通称“安大简”)第1辑正式发布。这一辑整理报告,包含了58篇《诗经·国风》的内容,作为战国早中期的抄本,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诗经》版本。

【瞿骏】《纪念集》还是《遗稿》——《师友杂忆》阅读札记一则

钱穆的《师友杂忆》是一部既可以做史料用,又可从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慰藉的经典民国学人回忆录。但所谓“孤证不立”,《师友杂忆》中的历史叙述也一样需要经过仔细的检视和考订,其中有相当多的细节需要参以其他史料作进一步考辨析,比如钱穆为亡友朱怀天编“纪念集”一事。

【何俊】从物性到悌道——评方旭东新著《新儒学义理要诠》

改革开放以来,宋明理学的研究得到恢复、持续推进,民间社会修谱、立祠、建书院、宗亲活动已自发兴起,足以表明新儒学的巨大影响。此外还需要在现在的认识水准上,对宋明理学各个方面与各个层面做更深、更细的分析,才能有效地推进思想上的导源开流。在这个意义上,方旭东的这本《新儒学义理要诠》正是呈现出某种“分析的”力量,使宋明···

【吴钩】嗯,宋朝的图书馆是怎么样的?

说起传统中国的私人藏书楼,相信许多人立即会想到明代藏书家范钦建造的“天一阁”。天一阁有一条很不可理喻的家规:“凡阁厨锁钥,分房掌之,禁以书下阁楼。非各房子孙齐至,不开锁。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厨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书借出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鬻者,遂不与祭。”确实非常封闭。

【刘无羡】300年接力“发现”王船山——王船山著作出版小史

王船山先生著述宏富,多达近百种,一千多万字。明清鼎革之后,他隐居著述四十余年。生前除青年时期自刻过一部名为《漧涛园初集》的诗集外,其余全未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