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由邓小平,想起另外一个四川人:苏东坡

今天(2月19日)是邓小平的忌日。看到朋友圈发了许多纪念他的文章,标题最突出、也是最多为人所引用的,是说他主张“不折腾”。

【张涛】以圣人观世界:美国早期外交视野中的孔子

孔子也会现身美国人谈论国际事务的各种场合。在早期美国的外交视野中,孔子倡导的中庸之道、相互体恤和对等交流等原则被视为国家之间应该遵循的交往准则。

【吴娇】风中的声音 文明的初心

《诗经》离我们远吗?

【赵运涛】《诗经》印象的“错位” ——读《大邦之风——李山讲〈诗经〉》

我们几乎都知道《诗经》,即便没读过,也总知道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郭齐勇】我们畏惧无所畏惧者——在新冠疫情中对科学主义的检讨

科技发展应有限度,高科技应受到制约,应当受制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天地万物一体”,这应是制约的总纲。除了道德层面、法律层面外,包括科技人在内的现代人还应有信仰。无信仰则无敬畏之心,我们对无所畏惧者深怀畏惧之心。

【吴钩】哪个皇帝最讨厌王安石?

朱元璋与乾隆,一明一清,一个是老大粗,一个是装逼犯,但如果将他俩拉入票圈,他们一定会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一定有很多共同话题。比如,他们可以大谈羞辱士大夫的心得体会,交流炮制文字狱的经验。再比如,他们可以相互倾诉对北宋王安石的厌恶。

【陈壁生】展现宏阔的汉代经学图景——读程元敏先生《汉经学史》

在中国经学史上,汉代是最为独特,也最为重要的时期。就经学本身而言,汉代经学长久地塑造了中国经学的基本形态,自两晋至隋唐的义疏之学,以及有清一代的复兴汉学,皆围绕着汉代经学开展进行。就经学教化而言,自汉世立经学博士,确立经学在政教中的基本价值,奠定了中国文明的价值根基。因此,对汉代经学的理解,关系着对整个经学史···

【虞崇胜 何路社】从新冠疫情反思言论管制与言论自由

总是以为人民群众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害群之马甚至不法之徒,会利用言论自由破坏社会稳定,因此须严加管控。而幻想一种纯而又纯的理想社会舆论局面,害怕承受社会舆论压力。但与此同时,就也必然会压制和损失了许多健康有益有创造性的意见建议。这次的悲剧便是这样酿成的。

【许石林】建议全国各地搞一个泼妇刁民新增人数每日更新表格、地图

建议全国各地搞一个泼妇刁民新增人数每日更新表格、地图

【许石林】不劳而获的“幸民”,最希望天下有灾难

宋朝包拯说:“正人结舌,忠直息心,不敢出言是非,明示劝诫。此最为国之大患。”

【康震】王安石 :这个宰相不寻常

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公生廉,廉生威。以天下公正公平为原则,这样的人自然就会廉洁自律,一个廉洁自律的人自然能够令百姓信服,自然有一种不怒而威的权威。王安石就是这样的人。

【刘长焕】无边风月要酬答——关于中国诗词,有人这样回应日本友人

庚子初,起于武汉之新冠病毒肆虐我华夏,日本国政府及民间均对我捐赠大量物质,并附上“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多歧路,长情在”等暖心赠言,一度引起国内关于“风雨同天”PK“武汉加油”之争论,今集句五首以酬答日本并所有对华援助之国际友人!

【江东瑜】日人的唐风宋韵:中华古典被视为本国传统、纳入学校教育

日本的国语教育分成现代文学和古典文学两个主要部分,在古典文学的部分,汉文篇占了约一半的比例,内容就取材自中国古代经典,包括《战国策》《史记》《论语》《庄子》,还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苏轼等名家诗词,以及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可见古典中国文学的分量。选材一般都比较精到,各个时期的代表佳作均有入选。

【郭沂】“修道”“尽性”以“成人”——儒家的人生智慧

现代化给人们的生活世界尤其人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极其强烈的冲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物质生活极其丰富,人的个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张扬。然而,伴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怀疑和由此导致的精神的迷茫、错乱乃至崩溃。如何寻回人生的意义,将现代人从精神沉沦中解救出来呢?我以为儒家的人生智慧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现成的答案。

【高丹】这些得体的诗句,最终为日本赢得“国家的体面和个人的名誉”

日本学者远藤光正所说,在外交场合下“诗文遣词造句的好坏,接关系到国家的体面和个人的名誉”。这些得体的诗句最终为日本赢得“国家的体面和个人的名誉”。

【许石林】同样是抄古诗,为什么日本人抄两句诗,就催人尿下了?

日本人用中国曾经的基本文化礼仪常识,甚至可以说中囯古代文化礼仪的毫末,就把今天的中国人刺激得一惊一咤。

【袁灿兴】加油之外,文化的力量更温柔

直白的文字,有其动人的一面,但直白之外,更可典雅。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用于之今日今事,却是何其适当。人不分国度,地不分南北,全人类皆关注于武汉,关注于湖北,这是人性的光辉,这是温情的力量,而人性之温情,经以古人诗句而加以完美表达,真是文化力量之佐证。

【韩星】“不畏敬天,其殃来至暗”:历代君王为何要下“罪己诏”

敬畏上天源于古人对天的信仰。人们对上天以及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鬼神精灵都有怀有敬畏戒惧之心,才会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出于对上天的敬畏,灾异之变就能使帝王警觉,反省理政当中的过失,减少施政当中的失误。因此,每当出现灾异和人为的治理失误时,帝王就会自我反省。

【谢茂松】中国以何种价值观屹立于世界

中国最终要展现于天下的是其文化价值观。历史上周边国家为中国所吸引,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所具有的文化吸引力。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连续未断裂的文明,就内部而言,也正在于“礼义”的文化价值观维系从而能化育人心、性情,可久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