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政治不正确。请谨慎阅读。
“东亚儒学”的经典诠释,尽管接受了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但仍然没有超越传统的主体性诠释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论是原创者与其经典,还是诠释者与其诠释,都是“主–客”关系。这种主体性诠释模式必然面临“认识论困境”,导致存在本源的遮蔽,因为它不能回答“存在者何以可能”、“主体性何以可能”的问题,即不能真正理解和解释原创···
毫无疑问,在明清思想史的书写中,孙奇逢被严重忽视了。而这或许与他所选择的学术路径有关。明清易代之际,顾炎武倡导理学即经学的理念,开一代之风气;黄宗羲极具批判精神,又是浙东史学的奠基者。
最近看电视剧《芝麻胡同》,从前的老店,人与人,礼仪往来,有里有面儿,客客气气,对话全在规矩礼数中,各守本分,虽市井细民,纠纷争斗,也随时能以人间公理做尺度,绳己约人,你看到的是对文明价值观的力行和实践。
上海流浪汉沈巍的视频,第一时间看到了,尽管仅数条视频,且都很短,但闻其所言,无不切中义理,片言只语,胜过许多当今专家废词滔滔数千。
这篇小文,是我女儿吴桐同学给我新书《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写的小序,收入小书“女儿序”。
近年来私塾、国学班之负面报道迭出,政府(教育部)近日乃明确其反对态度,可见政府用心之审慎,取舍之艰难。故在此应做一理性反省,以志诸君数年之心血,亦俾来日之远谋。
宋儒为复兴三代王道之治、重建本朝政治宪纲,在经学中以“先王之道”的内涵为切入点,展开对“治体”问题的探究。宋初诸儒逐渐意识到,要建构此“治平之理”的“治体”,需要先奠立“性命之理”的“道体”。北宋经学由探究“治体”转向奠立“道体”,再由“道体”发用出“治体”的进程,有着由“外王”转向“内圣”,再又转出新“外王”之曲折。
中华文化是一种具有人文精神的文化,其最大特点是重视教育。中国书院经历了1000多年的办学历程,是中华文化的典范,凝聚了中华人文精神传统,形成了一套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书院精神和书院制度。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文化生命力。当我们今天在思考和呼唤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时候,书院应该而且正在成为传统文化···
苏费翔、田浩两位教授合著的《文化权力与政治文化——宋元时期的〈中庸〉与道统问题》英文版出版于2013年,但笔者迟至2017年底才获悉本书将由肖永明教授译成中文(中华书局2018年5月版,下简称《文化权力》),2018年6月捧读之后,感到其中很多内容与拙作《师统与学统的调适:宋元两浙朱子学研究》(当时已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关系密···
本教程旨在讲明传统社会的人伦日用之道,以五伦十义为纲,分为男女、夫妇、父子、兄弟、上下、师生、朋友等专题,将复杂的人际关系及其相应的礼仪,次第分明地予以介绍。阐发伦常之道的真义,为明伦教育正名,推动明伦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复位。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成就斐然的礼学大家。他一生议礼、考礼,对礼的本质、价值、结构、功能进行了具有理学特色的阐述,对古代礼制也悉心潜玩,博考深辨,其见解多为后代礼学家所称引。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始终是学界深入思考的宏大问题,中国思想界围绕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与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多重路向的考究。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思想如何认知、持有何种心态,对于我们如何面向未来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代社会是有契约的,陌生人组成各种不同的社群,在这些社群中间又有一定的规约、一定的价值、有一定的人与人互相信赖的承诺。
这些岗位,等你来投
在晚清以来蔑经废经的大潮流中,少数学者对经学的价值提出了各种辩护。其中,唐文治的「读经救国」论便是当时颇具代表性的一种。然而,唐文治有关读经问题的论述长期湮没无闻。本文旨在阐发唐文治的读经主张,并就其「读经救国」论的理据进行检讨。
孔孟荀三人皆主张既避免泥古不化,又反对一味求应世之变而非圣无法,逐步建立起了为后世所承认的完整圣人形象谱系。这种对“王官学”与“百家言”的绾合,在西汉则发展成为以孔子《春秋》为新王创制立法的公羊学。古文经学以经为史,孔子被视为“王官学”的传承守护者,史家谱系的意义压过圣人谱系,万代一时,皆取法周文礼制即可。
朱子的《大学》诠释在其经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其过程也屡经嬗变。本文以朱子的《大学》诠释为切入点,爬梳参稽《大学章句》、《大学或问》、《朱子语类》等文献,力图完成两件工作:第一,考证朱子学习、研究、诠释《大学》,尤其是其修订《大学》注解的经过。第二,阐明朱子对于《大学》一书认识的转变,以及基于此认识的转变而开展的···
儒家邮报
电视剧《白鹿原》,一直没顾上看。有一天,看了微信某群转的一小段该剧的情节视频,大约是白嘉轩的老婆死了,他悲伤,一个人在院子里思前想后,不禁唱起了秦腔。就是这几句唱,让我打消了看这部电视剧的念头——那完全是一个厌恶秦腔、根本不听秦腔的人才会发出的声音。照理,能够想到用秦腔抒发自己情感的人,必然是对戏很熟的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