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卦爻辞年代久远,文辞古奥,素来以难解著称,古今学者的解读可谓言人人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卦爻辞自身的特殊“文体”是其重要原因。因此,要探求卦爻辞的确切意蕴,必须把握其“文体特征”。笔者将《周易》卦爻辞的文体特征总结为三点,即象征性、押韵性和多义性,以此尝试对卦爻辞做出符合原意的解读。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不仅是中国古代工匠劳动智慧的结晶,也是古圣先贤哲学讨论时常用的譬喻。然而,正如《淮南子·齐俗训》所言:“若夫规矩钩绳者,此巧之具也,而非所以巧也。”规和矩本来只是校正圆形与方形的两种器具,如何运用“规矩”来进行譬喻说理,仍然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作为先秦儒家发展之两翼的孟子与荀子,就是善于···
古往今来,吃饱饭从来都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先民从采集、狩猎到从事种植、养殖,从有一顿没一顿到基本能吃饱,这里面最大的贡献是粮食。
大学者的短文章,往往可观。
儒者存爱人之仁,说的全是留后路、益他人的活话。一个左右顾及周全的人,面对一个啥也不顾不想,一门心思死的东西,自然说不过。
人的具体性或者说有限性,首先就体现在吃饭之上,其次体现在穿衣上,再次体现在居室、最后体现在行走上。常言所谓“衣食住行”在《羔羊》篇都有体现。“羔羊之皮,素丝五紽”是衣,“退食自公”是食,公所或退而居家是住,“委蛇委蛇(yí)”是行。衣食住的紧迫需求,在从容自得的行道中得到适度的满足和节制。《羔羊》全篇的旨归,就在行道委···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朱熹与陆氏兄弟相会于江西信州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学术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首开民间学术交流之先河,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本书认为智慧生活的培养开始于“内在性”和安静和反思的隐蔽空间,休闲才能深思。她谈及好奇者(curiositas)和勤奋者(Studium)的对比,这似乎对应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热衷引人注目的景观者和真正哲学家的区别,一个热衷热闹的景观,满足暂时的欲望,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但探索真理的研究拥有巨大风险,带来的结果是疏远朋友、家···
伯纳德·威廉姆斯(Bernard Williams)认为,人的伦理学是由文化和历史塑造而成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是正确的。
《中庸》第十一章云:“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其中“半涂而废”一语,过去多解释为中途放弃。这种解读显得语义突兀、逻辑不通。参照《论语·雍也》《礼记·表记》“中道而废”的表达,《中庸》的“半涂而废”还存在着其他解读的可能性。
赵晓力相信,至少在古代,礼教曾经建立过井井有条的秩序,那时不仅人们服膺礼教,以此规范自己的心性结构,而且以礼入法,形成了准五服以制罪的中华法系。随后关于窦娥和舜的两篇文章就意在描述这种礼教起作用时的状态,也不是仅有美好,而是仍然会有情礼冲突、礼法争论,也会有冤案以及对冤案的处理。张力的存在,并不足以否定这种秩···
“要立足长远,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弘扬传统文化的工作做得更深、更实、更有成效。”全国人大代表、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建议,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在工作生活中,对于身边说话办事让人心悦诚服且享有声望的人,人们常以“深孚众望”称许。这个“深孚”当然是此人以一贯的稳妥、诚实、敢为等方式赢来的。但返本溯源,“孚”字的本义却是由禽孵其卵,足期破壳出生而来。那么它是怎么生发并引申成为“诚信、信任与信服”之义呢?
古代东亚的丝绸之路以中国东部为起点,向东抵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在东亚诸国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汉籍伴随着丝绸之路的不断拓展,成为东亚诸国交往交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通过遣唐使、海上贸易、僧侣交往等方式传播出去,为东亚日本本汉籍、高丽本汉籍的成熟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辉煌一笔。
宋代新儒学于高丽朝后期传入朝鲜半岛(以下简称“朝鲜”),随后呈大发展之势。朝鲜王朝建立后,在其国王、众多贤臣的积极推动下,被其继承、改造的朱子学便居于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
宋代新儒学在镰仓时代中期传入日本,在室町时代已占据统治地位,后逐渐成为其社会的儒学主流,在江户时代影响甚大。中土《近思录》文献至迟在江户时代初期已流布日本,中村惕斋说:“天下古今之书,莫贵于《六经》《四子》,而次焉者独有此篇。”
我在昨天发出的文章《宋朝公主的名字》(点击可见全文:宋朝公主的名字)中,提出一个猜测:宋朝公主很可能是不取名字的(指大名,非指小名)不过,我这么说,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有一些间接的旁证
《孔子家语》(以下简称《家语》),其中的《观周》篇主要记载了孔子到周都洛邑参观访问的情况。
今天来讨论一个微小但有趣的话题:宋朝公主的名字。
一种同质性的、琐屑无聊构成的氛围---弥漫在你的内心也包围在你的身边---它是多孔的,却是压倒一切的,既有压迫性的沉重,又有让人迷茫的轻飘飘之感,这种氛围给客观事物以及内心思想统统笼罩上一层无色无味的无意义感,带着某种看似无法转变的信念,即没有任何东西是真正重要的,这个宇宙毕竟既没有韵律也没有理由,既没有价值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