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益】顾炎武手稿在抗战中的命运

2011年元旦,南京图书馆公布了十大珍品古籍,这是从该馆馆藏的150余万册古籍中评选出来的。据媒体报道,除了宋刻本《诗集传》外,其余9部均为海内外孤本。其中包括清手稿本《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稿是明末清初学者、思想家顾炎武撰写的稿本,为记载明代各地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

【祁志祥】为周代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启蒙地位和伟大意义正名

周代前后生存了791年,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一个朝代。

【石海光】中国思想史上“周代启蒙”图景的全新描绘

2020年,祁志祥教授提出“重写中国思想史”的宏大命题,引起学界关注。

【程志敏】韩愈的思想史价值

上古被赋予了瑰丽的想象,后人著书造论皆以三代之治为圭臬,旌表品评都以三圣为标杆,尧舜禹最终成了“治国平天下”这一最高理想的化身。

【韩涛】古典儒家均平思想的内涵及历史演进

均平是儒家思想中十分关键的伦理范畴,均平观念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认同,均平已经成为中国人认可和追求的价值标准和伦理规范,体现出中国文化追求正义和谐的重要特征。

【李欢】从《周易》出发的生存境遇与天下共生

《周易·系辞》讲:“天地之大德曰生”,中国哲学更多强调“生”的本源价值。《说文》云:“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郭壮】“贤”:事功标准与德行评价

汉字“贤”,是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才观的一个重要符号。一直以来,“贤”是评价人才的重要范畴,如选贤举能。在一些语境下,“贤”更是被提升到了评价人才根本标准的高度,如任人唯贤。相较于“德”“勤”“廉”等评价概念,“贤”的意义相对模糊,而又相对复杂。考究“贤”字字源,可为我们理解其内涵提供参考。

【张声保】关学中的哪些思想或精神适合营造和滋养和谐之家

眉县横渠书院正蒙读书会第50期——“让张载关学走进寻常百姓之家”活动成功举办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本次活动得到了全国张载后裔关学思想文化学会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伍阳】《何以天人》:一部颠覆性的中国思想史巨著

本以为中国思想史著述已然丰富,再多出几本也不过是重复啰嗦。但萧三匝先生最新出版的《何以天人:中国古代思想探微》,却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

【杨传召】“中庸之道”与儒家财富观

与孔子关系最为密切、在儒学中最为核心的典籍,显然当属《论语》。《论语》中只有一处直接提及“中庸”。

【夏剑钦】庆幸我与船山的结缘 ——贺《船山学刊》创刊110周年

我有幸结缘船山,参与《船山全书》的编校和修订工作,并涉足船山学的研究,应该从1982年算起。那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湖南人民出版社辞书编辑室工作。

【常会营】儒家境界超越的伦理道德意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牟宗三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提出了“内在超越说”,引起了中西文化的超越性大讨论,并引发了内在超越、外在超越之论争,近40年来连绵不绝,以至于今日。

【李祥俊】中国传统哲学超越思想的核心精神

“超越”一词在日常语言中的基本含义是对现实存在局限的突破,将其置于哲学语境中,则成为一个普遍范畴,标志着突破现实存在的局限而趋向绝对存在。

【彭磊】《左传》纪事中的礼与德

《左传》是考察先秦时期礼德关系的重要文献,因其言礼、言德颇多,且多次将礼与德关联或并置,如“德、礼不易,无人不怀”(僖七年传)、“义而行之,谓之德、礼”(文七年传),又云“恕而行之,德之则也,礼之经也”(隐十一年传)。

《我如此努力地活着》出版暨译后记

本书由哲学教授克兰西·马丁创作,内容部分是回忆录,部分是哲学文本,部分是行动指南。作为回忆录和哲学的结合体,它带有自我帮助类书籍的少许特征。作者在本书中做出了一种诚实的尝试,向读者展示他的挣扎和逐渐克服这种思想困扰的历程。

【杨朝明】“君子豹变”成就人格

《周易・革卦》有云:“君子豹变,其文蔚也。”短短数字,却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与道德期许。

【杨朝明】“君子豹变”成就人格

《周易・革卦》有云:“君子豹变,其文蔚也。”短短数字,却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与道德期许。

【朱勇】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中正之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通过个体情感与行为方面的“不偏不倚”,反对走极端、行偏激的“过”或“不及”,推动人际关系的和谐允协与社会秩序的平稳安定。

【刘冬颖】孔子眼中的人与自然

综观《论语》《礼记》《孔子家语》等文献,孔子敬畏自然、热爱自然、以仁心观照自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思想。他“乐山乐水”,徜徉于大自然的美好;他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环保主张;他“杏坛设教”,以天地自然为课堂传道授业,还常常以大自然为喻,类比论证自己的学说,形成了具有道德教化作用的生态价值观。

【邹家兴】从周道看西周国家治理

交通道路作为重要的战略设施,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早在先秦时期,西周王朝为实现对广阔疆域的有效统治,便已构建了连接王都和四方边域的道路交通网络。这些道路在《诗经》等周代文献中被称为“周道”“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