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胜 陈磊】“接着讲”:现代新儒家宋明理学研究的新气象 ——郑宗义教授《从宋···

冯友兰《贞元六书•新理学》将做哲学方式归结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照着讲”,另一种是“接着讲”。并自称其《新理学》不是“照着”宋明理学讲,而是“接着”宋明理学讲。其所谓“接着讲”实际上是把“新实在论”思想引入中国哲学,以“真际”与“实际”一类思维范式建立一套新理学架构。

【赵旭】经典“转译”:黄庭坚的“理语”诗

阅读黄庭坚的《山谷集》,我们会发现从元祐后期到南迁黔南、戎州期间,山谷诗的创作呈现出一种以经典为诗料进行说理的倾向。

【左志南】传统诗教说在宋学语境中的新变 ——黄庭坚《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发微

黄庭坚《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一文系统提出了关于诗歌的见解,历来学者多认为这是黄庭坚“温柔敦厚”诗学观的阐述,如章培恒主编之《中国文学史》认为“很大程度上带有为了避祸而自我抑制的因素”,袁行霈主编之《中国文学史》认为“反映出宋代士大夫趋于内敛的心态”。

推动“船山思想进校园” 涵养青年精神力量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校园教学和社会实践,让大中小学生更好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延续文化血脉、建立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船山学社党支部以船山学为学科建设主要方向与特色,持续擦亮船山思想文化名片,建立起大中小学一体化协同育人、···

【张贺】“弦歌不辍”略说

《论语》记载了一则趣事,孔门弟子言偃任武城宰,孔子携众弟子前去探望,刚入城便听到弦歌之声,孔子笑说:“杀鸡何必用牛刀。”言偃回答道:“我曾听老师您说过,‘君子学道则爱护百姓,百姓学道则易于管理。’”孔子马上正色说:“同学们,言偃说得对。我刚才是和他开玩笑。”

【许宁】“道问学”与“尊德性”:从“鹅湖之会”说起

“鹅湖之会”是中国古代一场著名的思想辩论事件,时间发生在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地点在江西铅山鹅湖寺,今年适逢“鹅湖之会”850周年。

【刘昊】回归古典的经世之思:明清气学的内在精神

明清时期的气学思想产生于质疑、反对朱子学,主张回到古典儒学,取证经典。他们的方式便是反对朱子学理气论建构的经典诠释方法,认为朱子在“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经典命题的解释中存在越出经典本身的添字错误,朱子在“一阴一阳”与“道”之间加上“所以”二字,以符合区分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的基本预设。

【赖岳山】现代学术视野下“工夫(论)”的几次转向及其疑难

近十余年,“工夫”或“工夫论”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和关键词,成为新的思想实验场及新的理论生长点。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中国哲学”突破“西洋哲学”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原初禁锢提供了想象。

【陈明】意义深远的败笔——方旭东《伴侣机器人:一种儒家辩护》读后

人工智能、形形色色的硅基生命的出现诚然可以极大满足个体需求而降低其对共同体的依赖,但与其说这将拉开个体狂欢之未来新世界的序幕,不如说很可能物极必反,促成个体向共同体的回归或二者关系的再确认,由脱嵌而重嵌。因为拥有超维智慧甚至可能升华出自我意识而成为人类蓝星竞争对手的弗兰肯斯坦显然不是个体所能对付,唯有依托人类···

【孙向晨】“家”何以作为一个哲学的母题

在现代人看来熟视无睹、平凡而私人化的“家”,在哲学上可能并非无关紧要,而是蕴藏着人类生存的深刻洞见,为我们洞悉人类经验、知识、价值与现实提供了更为深层的视角。

【伊恩·詹姆斯·基德】悲观主义者,请别感到绝望

现代社会推崇充满希望和积极行动主义,将乐观主义视为道德理想,将悲观主义视为缺陷。本文作者基德借用佛教思想和当代哲学,向这种文化习惯发起挑战,他邀请我们探索悲观主义的某些形式,帮助我们既能抵抗绝望又不至于落入虚假的希望之中。

【闫恒】政学不辍新旧继,江山长管古今愁 ——评张舒著《儒家传统与共和时刻》

张著《儒家传统与共和时刻》揭示了儒家政学传统在共和时刻并不是以非主流或“游魂”方式入场,而仍然深刻嵌入在近代中国政学结构之中。以共和儒学径路深入辩证把握中国构建的深层逻辑,可启发我们深远的历史文化认同与丰富的制度想象。

【吴展良】为学当致广大而尽精微或尽精微而致广大?

盖儒道通人之学,势必要有所落实与表现。或在政治、社会、文化事业,或在学术思想,不能拘于一格。天性近于学术思想与尽精微者,自当循尽精微而致广大一途前进,一旦有成后,可辅以致广大而尽精微之学,以求明道。极其所至,合众人之力,必可为中华与世界学术与文化开出新局。

【许石林】今天,我们有什么资格苛责先人?

既知其邪妄异端邪说,自应铲除或沮蔽之。凡放出来公之于众,若非有意彰灼其谬,或是设机伺时杀之,便是白左做法,天真憨傻,以为给不同观点提供展示机会云云。欧洲人当年若诛杀黑格尔、尼采等人,至少会延缓其邪说惑世诬人,上帝也会晚死两个多世纪。现在全世界风行弑神灭灵之后的虚无主义,与超自然的力量断绝,与众断绝,与亲断绝,···

【周应之】从高考作文题看语文教育中儒家精神传承的重要性

当年轻一代面对历史苦难的文本时,能否唤醒血脉中儒家“仁义”精神的文化记忆?三位文人之所以能在苦难中写出震撼人心的文字,正因他们的精神世界始终流淌着儒家文化的血液,而这恰是当下语文教育中最需要传承的精神内核。

【刘根勤】百年前打倒孔家店和百年后批判横渠四句的,是同一群人

张载,上承孔孟董韩,比肩程朱,下启阳明与明末大儒,共同构成华夏道统,天经地义。我辈中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往向之。圣贤的境界,大部分是做不到的,甚至想想都费劲,所以只能仰望而不能企及。但仰望,才是真正合理的态度,如果拒绝仰望,那只能在尘世的泥沼中挣扎、堕落与毁灭。这个世界,精神病人,尤其是抑郁···

【广毅】当代女子的立命之道

当今时代,邦国甚众,民族更多,然可称之为文明者鲜矣,百年来横行天下者,唯西夷之科学教二宗是也。其携科技、军事、政治、宗教之势,扫荡全球,压倒一切,中国虽历史悠久,文明灿烂,因清廷政治之故,也难逃其害,遂有今日纲常绝灭,人伦毁坏,禽兽之迹,交于中国之果。

【许石林】北宋大儒的“横渠四句”,从来不为妄人而解

那些曲意维护“横渠四句”者,意固善而智未明。“横渠四句”何须如此维护!前贤思想学问精粹于此,必然有不能理解者,何必枉道以谄下取宠?物性不齐,人分差等,闻道有先后,不则要圣贤君子何用?圣贤君子就是用来给凡俗误解、诋毁、践辱的嘛。所以,孔子早就告诫过读书人:“人不知而不愠”。

【玄野】以中庸思想解析当下欧美政治困境

如果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寻找一个最珍贵的人生智慧,可能很多人会选择中庸。当下基于西方文化的欧美社会也正在面临着物极必反的命运。中庸最深层的本质是人的最真实的谦卑。当今世界看似繁荣,实则危机四伏,而危机的本质就是人性的骄傲,尤以欧美社会为典型。解决这些危机的最有效方案就是中庸之道。

【聂茂】千灯船山 ,万古风流

时光流逝,光阴荏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