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征 王晓峰】明清时期,古徽州连出19位状元的奥秘

古徽州是一个崇尚读书的地方。“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是徽州的优良传统,读书科举是当时不少人的梦想。通过安徽省档案馆“千年‘徽’煌——徽州历史档案联展”上的一份份珍贵档案文书,揭开徽州在明清时期成为“科举兴盛之地”的奥秘。

【弭君铮、刘洪玮】王船山“经世致用”思想与毛泽东思想

翻开浩如烟海的中国著述,明末清初哲学兴起集大成者,特别是对后世之中国影响最为深远之人,非湘中大儒王船山莫属。

【南柯舟】耆宿远去成遗恨——与成中英教授: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与学术传承

本文以作者与哲学家成中英教授跨越九年的两次深度思想对话为主线,通过个人回忆与学术访谈交织的叙事,展现了东西方学术思想碰撞与媒体伦理研究的传承脉络。

【汪亮】某某书院五年(2022年-2026年)规划(草稿)

本规划是五年的规划草案。书院的发展是广义的公益事业的一部分,因此,书院的发展不可能脱离教育和文化规律的,书院的发展是一个细水长流的事业。因此,我们应该本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来做书院。

【李荣山】究天人之际:康有为的纠结与普遍性的两难——从费孝通出发的考察

康有为在天人之际的纠结揭示了近代以来从中国出发的普遍性始终面临两种根本的困难。费孝通晚年和而不同的天下大同思想,不同于康有为激进平等主义的大同,试图恢复以“推”的方式从差序格局达至天下大同。其思想底色是儒家的,但吸收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实践经验,以及对西方处理族群关系的经验的反思,是全球化时代激活从中国出发···

【刘云生】为什么说“法不外乎人情”?

春秋卫国大臣石碏的儿子石厚附从州吁,密谋发动政变,刺杀桓公自立。石碏忍无可忍,联合陈国,抓住了州吁和石厚。州吁最危险,立马就被杀掉了;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大家都下不去手,还劝石碏念在父子之情,放过儿子。

【柯小刚】让《诗经》教泽连斯基怎么做

不蹭热点,也不站队,只是略为记一下昨晚的诗经日课中讲《邶风·旄丘》直播中讲到的一点意思。

【刘国忠】清华简《成后》与西周早期政治

清华简第十四辑所收的《成后》篇共由9支简组成,是一篇已经佚失两千多年的珍贵典籍,与西周前期的历史密切相关。整篇简文内容典雅古奥,语言风格与史墙盘有些近似,不易索解,加上多支简文有不同程度的残损,更增加了释读的难度。

冯时:俯仰之间,通达智慧

“解决了古人的智慧之源,这是我的两个主要贡献。”在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冯时看来,“智”是识字的积累,“慧”是观天的悟性,而自己学术生涯中,在古文字学与天文考古学方面的建树,正对应着这两个方面。

【周杨】汉唐音乐文物与中华礼乐文化的传承发展

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彭文忠】弘扬中华诗教传统 助力赋能德育现代化

诗教,本指“《诗》教”,是指孔子以《诗经》为教材传授知识,培养弟子优良品质。后世“《诗》教”逐步拓展为诗教。

【齐兰英】儒家之道通向何处? ——读《四书通讲》

“四书”之名,肇始于南宋大儒朱熹,他将《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两篇单独择出,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就此儒家“道统”慧命开启了新的传承,并对后世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梁涛】儒家是怎样看待个人命运的? ——从动画电影《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谈起

《哪吒之魔童闹海》上线后,再次火爆,其宣扬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理念也引起人们的争议。有人感叹“我命由我不由天”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个人都没法主宰命运,相反是被命运所主宰,如人们常说的“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戴森宇】明清之际理学的境遇与反道统思潮

隋唐以来,佛道兴盛,至两宋渐炽。佛教禅宗在宋代形成所谓“五家七派”的格局,而此时的道教内丹学也大行天下。

【史哲文】方苞“义法”的多重内蕴

众所周知,方苞“义法”说是桐城派的代表理论之一。然而,今人或执其一端,或望文生义,“义法”的全貌则未能通观。

【朱汉民】从“天帝”到“天理”“天”的理性化之路

殷商时期,“帝”与“天”作为最高信仰对象逐渐融合,奠定了“六经”中“天”的信仰基础。西周时期,“天”兼具自然属性与神灵属性,祖宗崇拜与自然崇拜合而为一。早期儒家通过诠释“六经”,将“天”发展为兼具信仰与理性的“天道”;宋儒进一步建构“天理”体系,完成了“天”的哲学化进程。这一理性化进程未否定“天”的原始信仰,而是通过叠加新意义推动···

【王泽春】《春秋公羊传》桓公二年“此其目言之何”辨误

通行本《春秋公羊傳》(附《音義》)桓公二年“內大惡諱,此其目言之何?遠也。”歷代注釋都只是解釋個別字詞及傳文,並沒有對傳文本身提出質疑。其實,“此其目言之何”存在問題:第一,“此其目言之何”應該為“此其言目之何”;第二,“目”應該是“見”的訛字,原本是“見”字。

【董斌】怀念成中英教授:一位理想主义哲学家的终生惕励

成先生虽已化作哲学星图中的永恒坐标,但他用毕生心血搭建的东西方智慧桥梁,仍将指引后来者穿越认知的迷雾,在媒体伦理的无人区竖起新的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