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锋】共和的政教之维:梁启超论题与钱穆道统说的三个面向

现代儒者钱穆着眼于中国政治传统的悠久智慧与文化体系的根本原理,力图在启蒙革命主义之外阐发对于道统和治统的别样诠解。道统作为立国根基的精神信念共识,本身蕴涵了中国文明基于天人相合原理的政教秩序构设,进而与治统形成了相维和相制两种基本关系。在思考现代共和立国问题时,钱穆超越了梁启超论题将道统与君主专制牢固绑定的政···

大咖云集!2019王船山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摘登

400年来,船山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昨日,在王船山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环节,刘和平、万俊人、王泽应三位知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研究船山思想的哲学智慧、人文精神、时代价值,本报记者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郭齐勇】船山哲学的现代意义

今年是王船山(1619—1692)诞生400周年。王船山,名夫之,字而农。为了纪念这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衡阳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将于近日在湖南省衡阳市举办“王船山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本刊撷取部分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东方朔】杜维明的“社群”概念——以《论儒学的宗教性——对〈中庸〉的现代诠释》为中心

杜先生对(信赖)社群概念的阐释既表现出对《中庸》文本中潜藏义理的“汲舀”和诀发,更体现出此一概念的“汲舀”和诀发对现时生命的思维性沟通,它使得古老的经典不仅在意义蕴含上,而且在概念表述上获得了现时代的风格和特色。

【郭齐勇】杜维明先生精神人文主义的新贡献

杜维明先生是现代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学的代表性人物。在杜先生八十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我与同仁向杜先生致以衷心的祝福,祝愿他福寿双全,万事胜意!衷心感谢杜先生对我本人及武汉大学同仁、学生的支持、提携与照顾。杜先生多次来武大讲学与出席学术会议,多次在他执教的哈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接待武大的学者与学生,我们深受他的思···

【郭喨】“在”“时”之间:“中”的两种状态及其意蕴

“中庸”之“中”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中”有“先验”与“后验”两种形态,具体表现为先验的“在中”与后验的“时中”,或简称“中”与“和”。先验的“在中”可以隐而未发,后验的“时中”却要求“发而中节”。通过“率性”,“中”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修道,将“天道”与“人性”联系了起来。由此,“中”获得了本体论和方法论两方面的意义。

【李明书】当代儒学对于性别歧视的讨论与回应

有鉴于性别议题在近来备受各界关注,本文将整理当前儒家思想的性别论述,看出相关的焦点。目前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儒家思想有无性别歧视,若儒家确有性别歧视的思想,则如何使性别歧视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谐或平衡,才能使儒家思想在当代仍具有对所有人的开放性,而不因性别导致其影响的范围缩小。本文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各种研究的···

【李晓璇】乾嘉学术有义理追求

乾隆、嘉庆年间是清代经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乾嘉学者反感宋明理学家玄谈义理,他们崇尚汉儒重视文献、讲求证据的朴实学风,以辑佚、校勘、文字、声韵、训诂等考据方法,阐明经书中的圣人之意。考据学是乾嘉时期乃至有清一代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流派,但关于乾嘉考据学是否具有义理的争论却始终存在。

【谢茂松】“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大国文明观的精神特质与价值追求

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国领袖的文明观,拥有的共通的底线共识是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学习与共同存在。习近平主席提出“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一整套“文明交流互鉴”的文明观,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理一分殊”以及“以大事小”的思想,这是对于其他文明的真正平等心与谦虚态度,如此才能“欣赏所有文明之美”,进而“为他国文明···

【张敏】“袁氏当国”时期的央地军政关系析论

军事改革需要国家领导者和政治精英共同的智慧和经验,进行长期的努力。后发现代化国家更需要在中央军事集权的前提下,进行央地适度分权,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需要防止地方主义的政治分裂,整合社会资源,增强国家认同,其分权方式应通过法治化实现。

【陈赟】对传统儒家形上学的推进——评杨国荣先生的“具体形上学”

杨国荣先生的具体形上学,拒绝了各种抽象的形而上学,拒绝了本质主义的儒学;在世界哲学视域中,在儒学的当代发展的脉络中,具体形上学乃是生成中的儒学,是接续儒学从中国的哲学到东亚的哲学再到世界哲学的发展的最新成果。

【景天魁】荀子是“中国第一位社会学者”——探寻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的第一个版本

100多年来,所谓社会学只是“舶来品”,中国古代没有社会学,已成无需论证即广被承认的“铁案”。

【唐文明】何谓现代性?

现代性要想成功地继承传统中有活力的、积极的遗产,必须通过现代性本身的原则(而非传统主义的方法)将古典性吁请回来,即通过追认将古典性本真化——本真化是一个现代原则,是吁请传统的唯一的现代方式——从而实现传统的现代性。在此,交往理性将成为一个历史的概念。

【赵天】孔与佛之间的抉择:论梁启超的变与不变

梁启超一生的宗教选择和对于宗教的态度则可以给当今的孔教主义者们以启发,即我们是否有必要将更多的目光注视于政治与国家这些问题。毕竟这些问题对于普通的生命来说过于高远和宏大。

【杨朝明】今天应当怎样研究“孔子遗说”

任何学术问题的探讨都应首先解决资料问题,孔子儒学的研究也不例外,资料问题尤为重要。由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所决定,对孔子思想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对中国儒学与传统文化的评价与态度。而从根本上说,人们对孔子褒贬不一,是源于对“孔子遗说”的不同认识与理解。

【陈苏珍】自然与心性的融合

善恶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议题之一,先秦以来孔子、孟子、荀子、杨雄、韩愈等均从观察、归纳和解释经验现象出发,聚焦人性善恶的讨论。及至宋儒,始从理气、阴阳等超经验范畴讨论善恶。朱熹善恶思想集理学之大成,结合了宇宙本体论和心性论,从自然和心性双重视角阐释善恶,突破社会伦理层面,实现了善恶本体意蕴的哲学建构。

【王士良】穷物理而知化——康有为对近代科学的儒家式解读及其意义

为应对近代自然科学与思维方式对儒家的冲击,使传统儒学适应现代世界的发展,康有为采取了“续制新义”的方式,对近代科学进行了儒家式解读。

【邓曦泽】自由谱系下的儒家自由主义——兼论中国哲学方法论

自由主义是一个条件谱系,可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又有诸多特征。以该谱系为标准,对照儒家,可知儒家在诸多重要特征上都不满足自由主义,即缺乏自由主义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定性上,儒家自由主义不成立。

【黄开国】经学是以五经为元典阐发常道的学说

五经是经学的元典,经学的其他典籍都是训解或依附五经而成,经学全部的注疏以至整个中国文化都以五经为根荄;元典为五决定了经学不是一经独尊,而是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学说,经学也因此而能够实现日新不已的自我创新。

【唐文明】乌托邦主义与古今儒学

一方面,在现代儒学的各种版本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空洞的仁学,其实是将原本来自实际生活经验的精神指引彻底抽空其内容而为种种大而无当的爱人类主张背书,而这些大而无当的爱人类主张自然也会呈现出明显的乌托邦主义倾向;另一方面,被经过有意的扭曲性解释的阳明学成为现代儒学的主流,其实是在“夷天地为物质”的科学主义蛊惑下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