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钧林】一部珍贵的儒学参考文献

杨朝明先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曲阜儒家石刻文献集成”最终成果《曲阜儒家碑刻文献集成》,历经十载,终于面世,是传统文化领域的一件幸事。该书资料详实,印制精美,是一部珍贵的儒学参考文献。

【宋立林】曲阜碑刻整理的又一高峰

在曲阜读书、工作20多年,不时地徜徉于“三孔”等胜地,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些或巍峨或精致的碑碣。不论是带领学生还是陪同师友去“三孔”,每次面对一些重要石刻,都要观摩良久,辨识文字,寻找其中的历史信息,感受其中的文化温度。

【梅志】蔣勿恤先生著述編錄

貴州威寕梅志仁兄敬慕從學蔣勿恤先生,因暇整理先生著述目錄為編,是所見目錄之全者。茲稍加核校發佈,以饜學者瞭解之心。嗟乎!當年吾謂大陸儒家“南蔣慶,北陳明,中有康夫子(曉光)”。二十年過去,蔣勿恤、康夫子之書均移師在海外出版,不禁再有大陸儒學“花果飄零”而渡海外“靈根再植”之慨。然則,海内出版機構予以關注是為盼也。

【宋立林】孔门后学如何进入学术史?

儒者的生命,除了体认文本中的“道”之外,还必然有赖于同“证道者”“先知先觉者”生命的亲近,从而获得真正的体知。“以生命点燃生命”便成为儒家传道的一种诠释活动。而这样一种“中国特色”,使得中国诠释学有了自身的价值。

【陈越光】是谁主持编辑了《梁漱溟全集》

1989年《梁漱溟全集》开始出版,1993年得以全部出齐。这是中国文化史、儒学史上的大事,其意义必将愈来愈受到重视。组织此项工作的,是民间学术机构中国文化书院;统筹、主持其事者,为时任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史学家庞朴先生。庞朴先生作为《梁漱溟全集》编辑、出版的主持者,对八卷、五百多万字···

【陈永宝】天文考古学视域下孔子的天道观

孔子的天道观思想奠定了儒家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既决定了两汉经学的发展方向,也决定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可以说,天道观是以土地为中心构建的儒学系统中比较重要体现。不同学者在论证中国哲学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及介绍中国哲学史发展时,都不约而同会谈到天道观的这个面向,足见天观道的重要性。

【陈苏珍】孔子育人思想的理论结构及其现代性审思

先秦儒学育人思想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的重要代表之一,在教育思想史上具有根源和基点的地位。孔子更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位提出完整育人规范与思想体系的教育家,在孔门后学和儒学早期诠释中形成的丰富教育理念对今天的育人事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李明书】略论《孔门后学与儒学的早期诠释研究》中的人性论观点

宋立林的《孔门后学与儒学的早期诠释研究》[1]梳理了大量与孔子相关的文献,藉由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及其后学的诠释,勾勒出孔子思想的轮廓,并提出前人所未及论述之处。《孔门后学与儒学的早期诠释研究》一书的内容丰富,跨越了文史哲三个领域的研究方法,所运用的材料亦不限于《论语》《孟子》与《荀子》,还有《易传》《中庸》与出···

【单虹泽】早期儒家诠释学的逻辑展开 ——评《孔门后学与儒学的早期诠释研究》

根据哲学诠释学(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的立场,只有存在者是对世界显现的,而存在者所依托的存在真理一般不显现自身,这决定了只有通过一种方法论的中介即诠释学,才能使真理敞开自身隐蔽的意义。加达默尔认为“文本”必须被理解为一个诠释学的概念,而不能单纯从语法学或语言学的角度将其视为一个“完全自足的世界”

【刘大钧】赓续历史文脉 荟萃百年易说 勇担文化使命——“百年易学研究菁华集成”系列···

习近平总书记于6月2日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邢哲夫】孔子动心之后

家从来没有把做官本身当作目的,而认为做官应该是在符合道义礼法的前提下实现价值的工具。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做大事而非做大官”,才是儒家士人的真正理想所在。

【德安博】“体制内”观察中国的外部现实:贝淡宁著《我在山东当院长》简评

《我在山东当院长》用通俗易通的语言将贝淡宁对中国思想、政治制度的深度了解与日常生活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虽然他在讨论中国某些平凡寻常的生活方面做得十分精彩,但是我们可能感到纳闷,他用诙谐幽默的方式描述的这些议题,是否丢掉了值得我们去认真考虑的严肃内容呢?

【许石林】“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 ——这就是戏曲的容量

欲探求传统中国戏曲与当代人是否隔阂、是否彼此亲近亦或是相互抵触,唯一的前提和原因,无非是看当代中国人是否继承中华传统的人文价值。

【李宗刚】穿越文化时空阻隔的思想对话 ——评陈晓霞的“跟着孔子去游学”系列之《游···

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如何更好地走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最大限度地激发优秀文化的活力,为当下的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助力,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问题。正是在此背景下,人们积极探索阐释中国传统经典的新路径,其中,陈晓霞的“跟着孔子去游学”系列《游学四孟》便在这方面作了值得肯定的积极尝试。

【孙国柱】勾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 ——读楼宇烈《中国的智慧》有感

何谓中国智慧?这是一个颇难回答的问题。虽然已经有诸多哲人进行了精彩的论述,比如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就认为中国哲学具有“合知行,一天人,同真善”的特色,这样的论述对于认识中国的智慧是大有裨益的。但是,“何谓中国智慧”这样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继续阐释的巨大空间。

【颜峻】经典教育先做“减法”,才有“加法” ——以《中华经典教育三十年》为例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同年8月,《人民日报》刊发《国学,在燕园又悄然兴起》,提出“国学的再次兴起,是新时期文化繁荣的一个标志”,并呼唤名家的出现。

【李文娟】君子离圣人差几步 ——浅谈安乐哲对“君子”的译注

在《论语》中,存在一系列有关儒家人格的词汇,如“圣人”“仁者”“君子”“贤人”“成人”“善人”“士”等,学界惯于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或等级,几种划分都将圣人看作儒家的最高人格,也一致认为“君子”离“圣人”还差两步。与之不同,安乐哲认为“君子”离“圣人”仅有一步之遥。他的理由是,君子与仁者一样都具有政治和道德的双重含义,两者可以互相···

【高长武】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华传统经济思想精华结合起来 ——读···

近些日子,陆陆续续读完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王慧红主编的《财富之道儒家说》一书,收获颇丰,不虚此读。又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其中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思绪良多。

【吴光】经筵进讲与理学经世 ——评王琦教授《宋代四书经筵讲义研究》

柳诒徵先生说:“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者,惟宋为然。”[1]宋政即士政,一语揭示了宋代政治的本质。这是从汉唐时期的“尊经”发展到了宋初的“尊士”,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进步。

【林坤城】借乡人乡事,教人崇礼向义

谷雨日,石林兄惠赐新作《到处逢人说故乡》。副叶手书一联,曰“座上和风随麈柄,樽前绛雪点春衣”。行楷小字,遒健雅畅,学者之书。绛雪者,正写暮春景致。辞美字雅,景协情洽,宜乎宝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