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苍龙】儒家教育复兴与中国社会个体化:兼谈如何以社会科学拓展儒学研究

通过研究儒家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个体化进程的复杂性和矛盾,也为未来的儒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这场报告旨在引发更多关于儒学与现代社会互动的讨论,促进儒学在新时代的持续发展。

【魏彦红】此生再无来者的生命表达——写在《西汉经学史》出版之际

这部四十余万字的《西汉经学史》终于要出版了,回忆该书诞生的艰难历程,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部书稿凝聚浓缩了华友根先生所有的付出,所有的期待,所有的寄托;这是他用最后的生命写就的人生华章,是此生再无来者的生命表达。愿华先生在天之灵原谅我工作的不力,在该书出版之际,请华先生安息。

【杨朝明】为经典学习插上翅膀

孔子研究院刘续兵研究员主编的“国学经典音注”丛书(含《〈大学〉〈中庸〉正音释读》《〈论语〉正音释读》《〈孟子〉正音释读》《〈诗经〉正音释读》《〈道德经〉正音释读》六部经典五部著作)问世,得到专家学者们的肯定,受到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追捧,可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用力之作,更是有别于同质化丛书的创新之作。

【汤惠生】天人合一叙事方式中的中国古代政治生态学

2023年8月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加拿大学者兰德(Brian Lander)的《惟王受年——从农业起源到秦帝国的中国政治生态学》(The King's Harvest:A Politi⁃cal Ecology of China from the First Farmers to the First Empire)一书(下面简称《惟王受年》),书中讨论了大约从距今一万年前农业起源到公元前2世纪末秦帝国灭亡的···

【程章灿】石刻题跋的阅读方法 ——以刘体乾旧藏《宋拓蜀石经》题跋为例

题跋既是一种文体(文类)形式,也是一种文献类型。无论从哪一个视角来看,题跋都是因阅读而衍生的文本。

【程玉晰 程章灿】星凤汇聚,文献集成 ——评《蜀石经集存》

《墨子》中多次提到,“书于竹帛,镂于金石”,对于早期中国文明的记录与传承,竹帛金石居功至伟,的确值得后人铭记。

【余治平 唐语鲛】公羊经传诠释的现代范式尝试

圣门经学是中华文明的文本根据与价值源头,已经非常确凿地支撑国人精神世界和日用生活两千余年。

【王楠】让象数易学重光于世

《周易》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由于历代学者在治《易》的理念、方法及思路等方面存在差异,后世又将他们大致划分为象数派和义理派。现代学者往往对象数望而生畏,主要原因即在于象数易学独特的符号话语体系极为繁难。

【沈敏迪】“小学”不小:段玉裁《诗经小学》与《诗经小学录》的前世今生

“小学”一词,在古代往往指文字、音韵、训诂一类的学问。在考据之学盛行的清代中期,也就是所谓“乾嘉学派”盛行的时期,“小学”这门学问非常受到重视,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段玉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程玉晰 程章灿】星凤汇聚,文献集成 ——评《蜀石经集存》

《墨子》中多次提到,“书于竹帛,镂于金石”,对于早期中国文明的记录与传承,竹帛金石居功至伟,的确值得后人铭记。与竹帛金不同,石刻不仅源远,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而且流长,绵延三千年,历秦汉六朝唐宋至元明清而不消歇。传统金石学虽然将竹木金石诸项并列,实际上,石刻作为文献载体和文化传承媒介,无论从文献数量、时间跨度还···

【杨立华】扫除腻粉呈风骨

大学者的短文章,往往可观。

【吴万伟】享受思想丰富的人生——《有思想的生活》简评

本书认为智慧生活的培养开始于“内在性”和安静和反思的隐蔽空间,休闲才能深思。她谈及好奇者(curiositas)和勤奋者(Studium)的对比,这似乎对应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热衷引人注目的景观者和真正哲学家的区别,一个热衷热闹的景观,满足暂时的欲望,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但探索真理的研究拥有巨大风险,带来的结果是疏远朋友、家···

【吴飞】生命与命脉之间的法

赵晓力相信,至少在古代,礼教曾经建立过井井有条的秩序,那时不仅人们服膺礼教,以此规范自己的心性结构,而且以礼入法,形成了准五服以制罪的中华法系。随后关于窦娥和舜的两篇文章就意在描述这种礼教起作用时的状态,也不是仅有美好,而是仍然会有情礼冲突、礼法争论,也会有冤案以及对冤案的处理。张力的存在,并不足以否定这种秩···

【刘增光】《〈孝经〉学发展史》绪论

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今天的中国学术思想研究,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来者的研究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的。职是之故,对20世纪以来的《孝经》学研究总体状况做一梳理,不仅仅是对先行者研究成绩的尊重,对于澄清和彰显本文的研究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朱杰人】他山之石 ——读《〈近思录〉东亚版本考述》有感

宋代理学上承孔孟之学,进行了儒学文化价值重建,其学术思想体系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南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吕祖谦两人在武夷山寒泉精舍共同编纂的《近思录》十四卷。该书选辑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四先生精要之语分类编集而成,也是朱熹思想逐渐成熟的结晶,在我国长期得到尊奉。

【谢钊馨】版本学与学术史相结合研究的创新之作 ——程水龙《<近思录>东亚版本考述···

《近思录》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吕祖谦二人共编于寒泉精舍的理学著作,完稿于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

【殷慧 刘文鹏】东亚礼乐文明的交流互鉴 ——评《东亚〈家礼〉文献汇编》

中华礼乐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举世瞩目,从“六经”到“四书”,从孔子以仁释礼,到朱子礼理双彰,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吴震、吾妻重二、张东宇共同主编的《东亚〈家礼〉文献汇编》(以下简称《汇编》),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并于2021年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

【杨富荣】《孔子家语·五仪解》解读及时代价值

最近几年,有个词非常热,叫“国考”,即指每年举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之激烈,不言而喻。

【王化雨】思想学说、社会实践与时代脉动——读《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

蒙文通先生尝引孟子“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语论治史之法曰:“观史亦然,须能从波澜壮阔处着眼”,“须能把握历史的变化处,才能把历史的发展说个大概”。能否找准历史发展的关键变化节点,直接决定着史家能否对历史演进过程形成深入理解。另一方面,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诸多事物往往都会发生复杂的变化,给人以眼花缭乱之感。

【章关键】面向未来,必须“知几”“通变”

哲学的产生皆有本原,如果说西方哲学的本原始于希腊先知之见,则中国哲学的本原始于“三圣三古”之说。本原不明,其流不清。返本归原,直道而行。以中国哲学言,返本,就是返中华第一经典《周易》之本;归原,就是归孔子精心传述《易传》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