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孙铭】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我与《船山学刊》的不解之缘

我1980年进入湖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工作,从那时起就与《船山学报》(后改名为《船山学刊》)结下不解之缘。在湖南省社科院王兴久、陈学源、王驰诸位院长领导下,我参与恢复船山学社,随后参与复办《船山学报》,协助岳麓书社编纂《船山全书》。正因为这样的殊胜因缘,我开始了阅读《船山遗书》、攀登石船山、探寻“涌几石”、寻访“续···

【李祥翔】评《孔子哲学思微》 ——理性秩序与美学秩序的碰撞

郝大维与安乐哲合著的《孔子哲学思微》一书试图从新的视角理解并比较中西方的思维特点,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对中西方秩序观念的概括与研究。

【张明辉】从《白沙先生诗教解》观甘泉文行之诗心所出儒学思想传承

夫文以载道,诗以言志,无文而行之不远,无诗而六义不呈。言钓台近禅,俗之悠悠金铄;申白沙真儒,翁之切切凤鸣。陈比兴以张质,列意象而求诚,辟释老以涤垢,慕颜程而廓清。孔子删诗,雅颂各得其正;甘泉稽古,理心同树所衡。述而不作一以贯之,继圣人之道旌哉!

【林安梧】诚几惟意、生生不息 ——温海明教授《论语明意》新书序言

曾任慈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创新协同中心杰出海外访问学人,台湾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教授,《鹅湖》主编暨社长,《思与言》主编。现任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暨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

【周耿】为什么“秋天很易使人反省” ——再读梁漱溟《秋意》

《秋意》是梁漱溟20世纪30年代任职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时“在朝会上讲的话”。这篇讲话不长,但梁漱溟对“秋意”的“领略与认识”,“(文学)与哲学相辅而行”,读完让人久念不忘。

【林鹄】评吴飞《礼以义起:传统礼学的义理探询》

吴飞是近年来经学研究中非常活跃的一位学者,《礼以义起:传统礼学的义理探询》是他在这方面的第一部著作,收录了十八篇文章,最早的一篇发表于2011年。

【朱迪光】我与《船山学刊》

我于1978年10月进入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大学期间,虽然花了许多时间阅读哲学书籍,如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小逻辑》《美学》,康德的《判断力批判》等,但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搞不了哲学的,只能研究点文学

【刘玉才】《尚书孔传》训诂学价值的系统发掘

《尚书》作为儒家经典,其传世过程复杂,文字古奥难解,自秦汉以来便引来无数阐释。其中,流传至今最为完整且时代最早的,便是永嘉之乱后出现的所谓“《尚书》孔传”,即《尚书》孔安国注。尽管自宋代吴棫、朱熹等人开始对其真伪产生怀疑,直至清代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惠栋《古文尚书考》问世,其作伪之迹昭然若揭,但《孔传》的历···

刘祖国在《〈尚书孔传〉训诂研究》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首先祝贺邵老师大作出版。杜老师对这个事情高度重视,端午节假期就联系我,说要开一个会。刚才各位专家都说了很多,我就长话短说。

【祁志祥】为周代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启蒙地位和伟大意义正名

周代前后生存了791年,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一个朝代。

【石海光】中国思想史上“周代启蒙”图景的全新描绘

2020年,祁志祥教授提出“重写中国思想史”的宏大命题,引起学界关注。

【夏剑钦】庆幸我与船山的结缘 ——贺《船山学刊》创刊110周年

我有幸结缘船山,参与《船山全书》的编校和修订工作,并涉足船山学的研究,应该从1982年算起。那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湖南人民出版社辞书编辑室工作。

【陈立胜 陈磊】“接着讲”:现代新儒家宋明理学研究的新气象 ——郑宗义教授《从宋···

冯友兰《贞元六书•新理学》将做哲学方式归结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照着讲”,另一种是“接着讲”。并自称其《新理学》不是“照着”宋明理学讲,而是“接着”宋明理学讲。其所谓“接着讲”实际上是把“新实在论”思想引入中国哲学,以“真际”与“实际”一类思维范式建立一套新理学架构。

【孙家愉、杜泽逊】“吾辈生古人后,乃获见古人未见之书” ——《群经单疏古钞本丛刊···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我生古人后,乃见古人未见书:《群经单疏古钞本丛刊》出版

单疏是群经义疏最初的形式,单疏本保留疏文较为原始面貌,是研究经典流变、从事校勘整理工作的关键文献。至宋代出现经、注、疏乃至释文合刻,单疏本遂渐式微,传本稀少。本次我社获各馆藏机构授权,汇编稀见的影印《周易》、三《礼》、《春秋》三传七种单疏古钞本,并附研究性解题、与存世刊本的校勘记、相关重要研究论文。

【郁建兴】《孔子新证》“新”在何处

近日,李军教授新作《孔子新证:一种基于生活史的思想探究》出版

【方铭 郝菲钒】书院,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独特形式——读《世界书院研究》

书院曾经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但在20世纪西学的冲击下,已经堙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近些年,人们逐渐认识到书院这种独特教育形式的重要意义,有志之士也在积极倡导恢复书院的教学方式,某些大学也在建立书院制教学单元。因此,书院研究也就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产生了不少研究书院和书院历史的著作。2024年9月,孔子···

【洪浩】在圣人与凡人之间——读张炜新作《为孔子一辩》

但本书的真正锋芒,在于它让儒学在当代复活。作者避开“古为今用”的功利陷阱,转而从经典中打捞超越时空的思想基因。“名实之辨”被重释为对契约精神的古老呼应——若君不君,则臣不必臣;“述而不作”的保守主义,在今天显露出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敬畏;“诗可以兴”的美学传统,则为技术理性支配下的现代人提供了对抗异化的精神武器。

【宋健】力命·仁礼·群己:孔子“成人”之道蠡测

孔子“成人”之道,旨在探绎“人(当)成为什么”。成就理想人格,不仅彰显人之为“人”的存在方式,奠定了“儒家理论和实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且更构成儒家当代创化的源头活水,堪称“中国哲学的最大贡献”。

【罗不特】《孝经》是“孝”经吗?

对于经学,作者一贯强调尝试理解古人,注重探察经学家解释经典的过程或态度、方法。对于历史,亦是期望在具体的背景下检讨历史事件发生的缘故、历史人物如此抉择的动因。对“为什么”的探索又是以孜孜不倦的“读书”为门径的,所以作者夫妇常以“读书”命名他们的著作(如《学术史读书记》《文献学读书记》)。这在当下的学界实属异类,却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