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姜昆的尬相声,倒是收获太多欢乐一一视频底下的评论区,简直人才济济,太欢乐了!值得时不时再去看看更新。看来春晚新模式产生了:除夕夜展现的,只是其一半,另一半的欢乐要观众自己开发——这种“元宇宙式”春晚太精准公平了,人根据自己的天份、学识、才情、审美去兑现快乐。求欢乐如撞钟,你有多大力气,就能收获相应分贝的钟声。
宋人罗大经曾在《鹤林玉露》中考证过“利市”一词的来历:“俗语称‘利市’,亦有所祖。《左氏传》:郑人盟商人之辞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春秋时期,郑国国君与商人立有契约:商人不得背叛国家,国家也不干预商人经商自由。“利市”便出现在这份盟约的誓词中,意为“买卖”。
唐初实行朝集制度,地方州郡长官及上佐轮流担任朝集使,每年入京朝觐述职。朝集使在京参加元日大朝会等礼仪活动,在维系唐朝中央与地方政治秩序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安史之乱后,天下尽裂于藩镇,朝集制因无法适应全新的藩镇体制而退出历史舞台。藩镇长官节度使取代州郡长官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代表,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再汲汲于入朝···
中国的生育环境堪忧,人们面临三大难题:心理上,不愿生;物质上,养不起;生理上,生不了。如果只聚焦于某一块短板,即便政策力度再大,也难以提升生育率。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家庭要有“底层设计”,国家要有“顶层设计”,不妨借鉴儒家思想,对经济、社会、法律、教育、卫生、伦理、文化、城市规划等进行联动性改革,补齐每一块短板、···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分为五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存需求,安全需求,交际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在古今中外的人类具有相通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情感的慰藉,惧怕孤独和孤立。为了满足情感交流,人需要交际,也建构了关系。中国人向来重视“关系”,这种关系包括着血缘、···
书院继续坚持“学宗洙泗,道阐尼山;守先待后,与古为新”的宗旨,联合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院等学术机构,延续“慢庐”系列活动,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慢庐文化沙龙、以阅读学术专著为主题的经典读书会和以促进学术研究为主题的慢庐工作坊。
另一个探讨这种“互系”宇宙论的渠道是传统中医。人们常会发现,标准中医课程都一脉相承地从充分理解中国古代哲学入手,以此发掘传统中医术语及语义的意象与文化比喻。或许作为中国哲学的学者,需很好报答为研习古代中国哲学入门的传统中医,去研究作为奠基中医传统的自然宇宙观,以它作一个标志,于迅速流动的哲学话语中找到我们的位置···
这问题,连哲学家们也说不清楚。
不过,虽然合著有这些看似明显的好处(不光是哲学几乎任何别的学科也如此),在当今哲学研究的著作中,合著作品仍然是少数。我们认为这是怪异的。
人文学科这个词本身就给出了答案。
范仲淹在做参知政事时严整吏治。他审核地方官吏,在名册中每见德才有亏、名声不佳者,就把这人的姓名一笔勾除,不再任用。南宋朱熹编纂的《五朝名臣言行录》中记载了此事。这正是“一笔勾销”的来历。“一笔勾销”的含义在后世有了一些扩展,有“了结”“把账一笔抹去”的意思,而其本意则是对庸官、昏官、劣政不妥协的态度,这也是范仲淹一生···
春节历史悠长,名称众多,汉时称“正日”,唐宋时称“元日”,明清称“元旦”,民间俗称新年。作为岁首,春节期间,拜年、祭祖、逛庙会、接财神、过人日,习俗活动缤纷多姿。其中,拜年是庆贺新年、礼敬尊长的重要节日礼仪。
老虎很早就走进了诗人的歌咏中,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记录了100多种生活在3000年前中华大地上的动物,305篇中有11篇17次提到了老虎,或描述老虎的凶猛,或倾慕如虎猛士的威武,或记录以虎为名的正直能臣,或以虎比喻生存环境的险恶,以“虎”寄情寓意、比兴言志,将远古先民对于老虎的喜爱通过诗人之口,传唱到了今天。
张燕华关于文化审美的阐述,引起我们对儒学角色伦理中“友”观念的攸关重要性进行思考。在儒家关系网之内,朋友之情具有转化的力量,这种转化力量只有在将其作为一种“家”本身的延伸与扩展理解时才能够恰当解释。
《史记·五帝本纪》构建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传承的古史谱系,这一谱系长期遭到质疑,并被一些学者视为中国神话历史化的例证。然而,随着地下文物不断出土,史前文明不断发现,不仅需重新审视司马迁构建的五帝谱系,而且更需重新理解其为何书写,以及其中蕴藏的古史观念。
当前学界对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与“乐”的问题研究较多。关于其中的“御”这一问题亦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御”哲学层面的研究却相对薄弱,于“御”之哲理化问题更少人考究。“御”作为儒家六艺之一,原义驾驭车马,会意字。从字形看,甲骨文像人跪于悬锏(兵器,像鞭,四棱)前,合起来会驾驭之意义,金文大体类似,小篆···
商周时期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的青铜器铭文,体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书写文化。相比于其他文献,铭文能基本反映书写的原貌,因而对研究中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思想等,有着重要的价值。商周铜器铭文的书写之所以如此繁盛,除了物质条件的进步与社会需求等因素外,思想、情感层面的追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用文字进行书写是人类文明进步···
今日有先生談及朱子春秋學,或許是近代術語的緣故?把朱子的“只是據他有這箇事在”“如此等,義却自分明”,解讀為經、史的差異。果如此說,則孔子稱“不若見諸實事”,又曰“知某罪某”,講謂聖人亦惑於經史之別乎
在第一章“导论”中,我提出“类比”对文化翻译不仅关键,而且必不可少。还有,我认为所选择的类比互系,有助于达到既可是联系性也可是对比性类比的理解。寻找这样的关联,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单项类比联系,而不是整体附会式的。要深刻思考和力求清晰解释儒家根本嵌入的、关系构成的、总是作为过程而呈现的“人”,我们可以拿杜威的“个体性”作···
宋朝的苏神说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是土生土长的岭南人,也喜欢吃荔枝,但我更喜爱江南的桂花糕与黄酒,更喜欢江南的湖光山色、水边小镇与人文底蕴,在我心目中,最美的画面就是“杏花烟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常常生出“不辞长作江南人”的念头。这一情结,应该跟我作为一名宋代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