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兴无】中国古典学的知识和精神

2024年11月6—8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为“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来自世界各国古典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文化名家、青年代表和媒体人士就古典文明的精神、古代经典研究、古典学与文明互鉴、古典学与人类未来等多个议题展开讨论。

【郭齐勇】什么是孔子说的“成人”?

所谓“成人”,顾名思义是指完美的人。

【杨恒坡】《论语》中孔子与酒的五次联系

《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孟琢】朝向古典与文明的中国训诂学

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球文明对话,注重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愿同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过常宝】以古典学研究发掘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贺信中,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担负起古典学研究的使命,为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古典学研究对古代文化研究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程志华】熊安生与北朝经学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由于“宇内分崩”,国家分裂,导致“礼乐文章,扫地将尽”,儒家经学(经术)受到严重冲击。然而,尽管世道盛衰迭变,但儒学实际上仍“斯文不坠”,体现出顽强生命力。其中,北朝的情况颇具代表性。

【宋志明】儒家视域中的“超越”

“超越”一词作为现代术语,是个舶来品,意思是超出自己的现有状况,向往更理想的精神世界。中国传统哲学中虽然没有使用“超越”术语,但早已触及超越性问题。人们通常所说的精神超越,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宗教意义上的外在超越;另一种是哲学意义上的内在超越,为儒家所独创。

【郭继民】“信”:处世治事治国成己的源泉

“信”为儒家五德之一,乃古人修、齐、治、平之根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在现代汉语中,“诚”“信”连用,且《说文解字》亦有“信,诚也”之解,故致使人们以“诚”代“信”,不经意间牺牲了“信”的独立性。

【张恒】君子人格的永恒尺度

先民对君子人格的锻造,从起初就极为重视“诚”这一尺度,宋儒更是将其提升至“本体”高度,重构“诚礼兼修”的君子修养。传统“诚”论所蕴含的求真务实、警醒慎动等修养要求,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等修养方法,对于塑造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新时代君子,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潘定武】戴震与江永关系辨说

江永(1681—1762年)和戴震均为清代中叶知名学者,江、戴同出徽州,学界共知戴震的学术思想深受江永的影响。不过,关于二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始终存在诸多争议,很有进一步辨说的必要。

【吴根友】戴震的哲学思想及其方法论

戴震(1724—1777年)是乾嘉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也是该时期最杰出的学者之一。思想成熟时期的戴震哲学以“道论”为其形上学,以古典的语言学和古代经学的知识考据为其哲学思考的方法。

【胡亚军 梁桂雪】“耻”:亲善远恶的德行自觉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围绕着“成人之道”即理想人格的培育这一命题,系统勾勒出关于理想人格的内涵要求及获致方法的宏大思想图谱。在这个过程中,智、仁、勇是理想人格的“三达德”,有耻、知耻成为形成光辉德行的路径共识。

【赵燕姣】禹:天神还是人王

禹深受战国诸子的推崇,甚至在儒家的学说里被推为“二帝三王”中的三王之首,在诸家的作品中,尽管诸子根据自身学派所需,对禹的事迹做了一定程度的取舍与增饰,但禹的大致事迹基本统一。

【喻立平】儒家仁爱观及其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其中仁爱观作为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内核,不只是一个道德层面的概念,而是一个兼具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核心范畴,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值得深入阐发。

【黄振新】吴汝纶的淑世情怀与诗学归旨

吴汝纶是晚清桐城派的大师,被称为“兼通新旧、融合中西的人物”。面对晚清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他怀着浓郁的淑世情怀,提出诗为“中国之奇宝”等重要论断,期望通过诗歌焕发振作的力量,发挥拯救民族危难的功效。吴汝纶的诗学思想和行为实践,促进了晚清桐城派诗歌创作的繁荣,也形成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乔清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权话语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所谓中国文化中没有人权概念、没有人权意识等种种论调在美欧政要口中、学者文章中甚嚣尘上。

【孙忠厚】梁漱溟对《论语》的“还原”性诠释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梁漱溟论衡东西文化而挺立中国文化的价值,成为公认的现代新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李秀强】《诗序》的时代及作者新探

自汉代以降,《诗序》的时代与作者问题便聚讼纷纭,大致分为五类:春秋晚期孔子作、战国初期子夏作、西汉毛公作、东汉卫宏作、非一时一人之作。学术界一般认为,《诗序》非一时一人之作。出土文献的不断丰富,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诸多新材料,兹对此再略作新探。

【娄林】古典学的“非学科”性质

古典学是一门亟待建设的学科,我们需要从古典语言、古典文本、政治史和思想史等各个层面思考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

【李长春】经史传统与古典研究

何谓“经史传统”,学界有不同认识。有人用它来指称清代学术中经籍整理、文献辨伪、史实考订、书志编纂的学术传统,这样理解显然过于狭隘。有人会把它视为经部之学和史部之学的总和,这种理解望文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