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仁本主义宣言

儒家文化以仁为本,即仁本主义文化。儒家是中华文化的主统和最高代表,中华文明的主要缔造者和建设者;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基本原则,中华特色的五大普世价值。儒家和中华一体两面:中华是儒家的生命寄托,儒家是中华的精神本质。

【田飞龙】为什么香港民主要拒绝“选举揽炒主义”?

香港一代人的“民主青春”将会逝去,“爱国者治港”及其新选制将塑造何种民主文化与民主生态,是“一国两制”香港实践的一个历史谜团。而香港社会自身仍是香港民主重建的最关键力量,精英的责任伦理,民众的制度学习与理性投票,对新选制的民主认同、参与和维护,都需要对选举揽炒及其一切煽动破坏形式严格“说不”。

【阿格尼斯·卡拉德】为什么受伤的是我?

每当有人在内心哭喊“为什么受伤的是我?”时,对他的伤害已经造成了。在试图定义这个伤害,确定为什么以及被谁伤害时,他往往是错的。但是,这个哭喊本身从来没有错。

【罗伯特·刘易斯】跌入报复的深渊

显然对人性的特权印象并不深刻,人们在评估七宗罪候选者的长长清单时,决定将报复作为愤怒的表现(愤怒、仇恨)列入其中。

【西奥多·达林普尔】不要拒绝死亡

毫无疑问,有人可能觉得喜欢公墓真是有些怪异,但我要说其实恰恰相反:那些回避公墓的人,或从来没有去参访过公墓的人才是怪人,因为他试图逃避自己死亡的意识和反思死亡的必要性。

【吴钩】七夕不是情人节

在中断了几十年之后,当传统节日之一的七夕重新回到都市人的视野时,已经被改造成不伦不类的“中国式情人节”。在商业力量的包装下,“约会”(甚至简化为“约炮”)被塑造为七夕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鲜花店(总得送女朋友一束鲜花吧)、餐饮店(总得请女朋友吃一顿饭吧)、酒店(前面的铺垫不就为了最后的开房吗?),生意被调动了起来,···

【田飞龙】《政学私言》中的钱穆法治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钱穆先生是文史大家,在晚年之际口授文章提及“天人合一”,既是最终的文化遗命,也是对秩序法理的终极关怀。法治思考和论述在钱穆先生洋洋大观的诸多著述中并不凸显,主要存留于20世纪40年代的若干篇学术论文之中,以《人治与法治》《中国人之法律观念》《法治新诠》诸篇最具代表性,并均收入《政学私言》之中。这些篇章并非突兀论述,···

【徐伟鹏】汤显祖的书院情怀

青年时求学书院以问道。汤显祖自14岁离家求学后便负箧曳屣,转益多师,先后在拟岘台下求教于徐良傅,从姑山上受业于罗汝芳,国子监中更是问道于天下之名公巨儒。他对自己往返求学的各个书院感情深厚,始终念念不忘。如其在诗作《挽徐子拂先生》的序言中便回忆道:“仆自登徐公之门,辄以鲁连相待。”那时书院之中真是“逶迤城上有高台,···

【徐伟鹏】汤显祖的书院情怀

青年时求学书院以问道。汤显祖自14岁离家求学后便负箧曳屣,转益多师,先后在拟岘台下求教于徐良傅,从姑山上受业于罗汝芳,国子监中更是问道于天下之名公巨儒。他对自己往返求学的各个书院感情深厚,始终念念不忘。如其在诗作《挽徐子拂先生》的序言中便回忆道:“仆自登徐公之门,辄以鲁连相待。”那时书院之中真是“逶迤城上有高台,···

【牛敬飞】从郊社之祀到南北二郊 ——浅析周代至西汉郊祀之变迁

人类早期文明中大多都存在着对天、地的崇拜。中华文明也较早产生了人格化的天神,《尚书》言尧舜禅让时曾“肆类于上帝”。天神“上帝”还频频出现在殷墟甲骨卜辞中。不仅如此,在距今五千多年的辽西牛河梁遗址中人们发现了三重的圆形祭坛,可能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祭天遗址;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中有方形或长方形祭台,学者据古人“天圆地···

【约瑟夫·爱波斯坦】大卫·休谟和哲学生活

如果大卫·休谟的死亡是真正的哲学家之死,他的一生似乎同样是哲学家的一生。他拥有思考的天赋,进行深入哲学思考的天赋。他渴望获得世界的认可,但不愿意千方百计特意去获得,用当今我们可能用的词就是“超脱”,这是其标志性特征。

【吴钩】从现实世界飞入宋画的禽鸟

宋朝绘画风格,与后世流行的文人画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差异:宋人非常重视技法,注重写实。美术史学者郎绍君先生曾给予宋画的写实精神极高评价:“宋代美术在写实技巧上已臻中国古典写实主义的顶峰。……就同时代东西方各国古典写实主义艺术的水平与成就言,它毫无疑义是第一流的,称它占据同时代人类绘画艺术的最高位置,也并不过分。”

【詹姆斯·汉金斯】一致性时代的政治思想——哲学的慰籍

当今时代是思想一致性的时代。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所有时代都如此,因为人是群居动物,但在我们时代有一些不寻常的压力让我们必须与某种意识形态保持一致,阻止我们拥有自己的哲学。

【余东海】让中国重新伟大

中道文化之所以最伟大,是因为中道文化能造就最伟大的人物、最伟大的政治、最伟大的文明和最伟大的民族。圣贤就是最伟大的人物,王道就是最伟大的政治,中华文明就是最伟大的文明,中华民族就是最伟大的民族。

【林桂榛】孟荀善恶太极歌(60行600言)

孟荀太极图,善恶一丹炉。价值概念转,宏大两轱辘。仁义自何起,解说赛醍醐。本有与作见,孟荀别两途。性有礼义否,有无自分殊。

【李存山】《先秦哲学与儒家文化》《汉代与宋明儒学新论》自序

我自1984年从北大哲学系读研究生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当时杂志社主张“编研结合”,即编辑人员在做好编辑工作的同时也要从事相关的专业研究。这很符合我到杂志社工作时的初衷,我曾说:我是以编辑工作为“公职”,不敢懈怠;以中国哲学研究为“天职”,绝不放弃。以前在读《黑格尔传》时,记得他曾···

【梁涛】清华简《保训》的“中”为中道说

《保训》引人注目,在于其“中”字;引起争议,也在于其“中”字。关于《保训》的“中”,学界的意见已有十余种之多,且不时有新说涌现,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但沈淀下来,真正有影响的不外中道说、地中说、诉讼文书说、旗旗说、民众说和军队说等几种。笔者认真阅读了学者的有关论述,感到要读懂《保训》,读懂《保训》的“中”,以下几···

【郑元会 陈庆欣】辜鸿铭对中国哲学经典的英译及其启示

中国哲学文献历经数千年文化积淀,是中国人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系统性、深层次的认识,也是中国智慧与人类生存之道的书写呈现,承载了中国人的知识、价值和方法论,凝聚着人际共在与合作的哲学理性。经过明末清初来华的耶稣会士、清代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和近现代海内外汉学家的不断努力,中国哲学文献的西语翻译成为传···

孔庙奎文阁见证藏书历史变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的奎文阁,既是中国木结构建筑史上的代表之一,又因其作为曲阜孔庙的藏书楼,也就在事实上成为“圣道”的重要载体,使孔庙在文化上的象征意义得到进一步加强。因此,尽管奎文阁只是中国众多藏书楼中的一座,但其兴废变迁与孔氏家族···

【余东海】生为君子人,死为中华神 ——东海客厅论君子

孩子与君子都是赤子之心,然而同中有异。孩子的赤子之心是自然性的,会受到污染而变色;君子的赤子之心是文化性的,不受污染,永不蜕化。小节出入或难免,大节绝对不可夺。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虽整个国家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