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文笔生动,常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尤其擅长叙述战争和动乱,能够把错综复杂的混乱局面展现得有条不紊,使读者犹如置身其中,能够获得完整、清晰和多方位的认识。
最近,上海有一名蓬头垢面、手执经书的流浪汉,突然成了“网红”。与一般流浪乞丐不同,这位叫做沈巍的流浪汉衣食无忧,银行卡存着10万元,因而也不接受路人施舍,他就喜欢过流浪的生活而已。而且,据说他还是名牌大学毕业,随身带着《左传》、《诗经》等经典,谈吐不俗,经常有金言、金句脱口而出,被无数网友誉为“知识渊博的流浪汉”、···
彭先生说:儒家之礼,并非齐同,而是有等差;内中大有深意在。人当守礼,不得因自家富有而逾越其制。其二,礼有质有文,内心哀戚为质,丧具之类为文,当以质为首要。孔子所言,自有其语境,乃有为而发。儒家讲究依礼行事,礼贵中,厚葬过奢,显然非礼。丧礼无哀痛之情,而随葬之物丰厚,乃至巨款大操大办,此陋俗古今不能免,正赖我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师生间情感淡薄、关系疏远的现象十分严重,甚至出现了反向“游离”。这一现象严重制约着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适应时代、服务社会的一流人才的脱颖而出。
儒家的“成人”之道导源于孔子。《论语》以德行、政事、文学、言语为孔门四教,揭示了“成人”之道的丰富内涵。唐宋以降,书院成为继承、传播儒学的主要阵地,更是践行儒家“成人”之道的重要载体。德行居孔门四教之首,又统摄政事、文学、言语三者,自然受到了历代书院的高度关注。书院教育将德行的培育养成贯穿于读书治学、立身行事之中,···
中国古代教育,长期官学、私学并行。书院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教育机构?这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一般人秉持传统的官私二分法,将书院看作是私学。书院私学说,有高级私学、正规化私学、制度化私学、民间教育体系等不同的版本,其核心是,认定书院是孔子以来中国私学传统的承接者,是有别于州县之学的乡党之学。
学界对白沙的研究,集中于其思想体系,却相对忽略了在其生活世界中理解其学术与事功。回到白沙的生活世界,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形态产生的经验来源,更可以看到其所秉持的儒家信念如何体现与落实在地方社会之中,这对于理解儒家思想与中国社会之间的关联,意义尤为重要。
弓道是日本的传统竞技运动,绵延至今,现在日本许多大学都设有弓道俱乐部。弓道部、剑道部、空手道部往往是最受男女学生欢迎、参加人数最多的俱乐部。在欧洲和北美各国,由日本人主持的弓道馆也与日俱增,甚至弓道进入西方的一些学校。
据宋人笔记《避暑漫抄》记录,宋太祖赵匡胤曾勒石立誓,将石碑锁置太庙中,后世嗣君即位,必须入而跪读:“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无独有偶,《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也曾铸一铁牌,置于宫门中,上书禁令:“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兄弟我欣赏杜甫。我是杜甫殿堂级粉丝。
椿,一般城里年轻人知道香椿,而不知有甜椿。更不知有臭椿。现在人对草木之名,已经陌生到仅剩下吃的了。常见年轻人在公园野外,奔跑嬉耍,攀折摄影,对身边草木之名,却惘然无所知。建议公园乃至野外树林,应多悬挂草木知识牌,供人辨识。那些有毒的草木,尤其要提醒游人注意。
历史纪录片《南宋》开播时,我一直追着看。应当承认,这是一部堪称制作精良、且视角不落俗套的作品,创作团队似乎有野心颠覆“宋朝积贫积弱”的成见、再现引人注目的南宋文明成就。它用一集中讲述了临安的市井繁华(《临安梦华》),一集讲述了南宋的文学成就(《诗词流域》),一集讲述了宋画艺术(《宋画江山》),一集讲南宋戏剧“南···
《儒藏》是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大型儒学文献丛书。全书分“经”“论”“史”三部,统摄各类儒学著作和儒学史料,内容涉及信仰、哲学、道德、知识、政治、经济、军事、礼乐、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共收录先秦至清末(或民初)儒学文献5000余种。全书预计分装644册,目前已出版453册(含“史部”274册、“经部···
翻开《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可以发现,在宋朝的开封与杭州,几乎各个行业都产生了一堆知名品牌。
时下的“国学热”催生了许多传统礼仪活动,在我们看到的几次儿童“开笔礼”中,孩子们认认真真学写的第一个字,往往都是“人”或者“仁”。
我们这拨学人,出生于1950年代中后期至1960年代初期,赶上了允许读书的时光,如久旱逢霖,拼命用功,朝乾夕惕。
“礼”,是一种伦理范畴,也可以说是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事关系的一种守则。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之后,就开始有礼制了。
两汉时期的童蒙教育获得了历史性进步,无论是童蒙读物的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还是童蒙教育的普及广度和推行深度,都尤为突出。两汉时期童蒙教育的发展,对增强民族聚合力、维系汉代社会的长治久安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两汉时期童蒙教育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也对后代童蒙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河段因为陡然出现的峡谷、险滩或断崖,而奔突成湍急的弯道,冲决起壮观的瀑布,飞溅起耀眼的浪花,终于形成了后人视野中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
居今之世,数百年来高歌凯进的现代文明已经到了某个临界点。展望未来,中国文明在挺立自信之后亟待进一步的觉醒?严中西之辨,忽古今之别,在人类的后经学时代以经学方式“弘扬”儒学,或为今日儒学发展最大之歧趋。孔子生于春秋,而不以鲁国限《春秋》;孔子如生于今世,必不以儒家限中国。人类整体如欲向死而生,必须在根本处转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