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论语·述而》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浮云”,前人见仁见智,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意见。其一,认为“浮云自在于天,非己之有”,因而“浮云”指与己无关。其二,认为是喻指聚散无常,容易逝去。皇侃《论语义疏》又云:“浮云倏聚歘散,不可为常,如不义,富贵聚散俄顷,如浮云也。”其三,认为是比喻不值得···
浙学“由经入史”,但未成为专门的史学一脉。同样,“由史入文”,浙学也未成为专门的文学一脉。学者不排斥“小道”“小技”,合诗文于经史之学,昌言文本《六经》,风雅之遗,“经经纬史”,文以经世。在浙学史上,经、史、文三者之间更多的是互动,而非对立。其文学一脉因时而变,变化终不离于本根。以文章言,重浙学统绪,乾嘉而后变化始著。
韩愈为人写墓志铭大约80篇,其中有不少名篇传世,被赞誉为“古今墓志第一人”(清代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有人认为韩愈的墓志铭言过其实,甚至是阿谀奉承,为此所得收入“谀墓金”有伤斯文,似乎唯利是图、“大逆不道”。如果我们从墓志铭创作缘起的朋友之情、教化意义等方面来反思这个问题,就会发现,这些指责有失中肯。实际上,韩愈···
在现代新儒家第一代代表人物里,马一浮是一位具有隐逸名士风采的诗哲、国学大师。他出入三教,归宗六艺,立足于传统经典,坚守成德教育,以完善人的生命境界,由此形成了他具有自己特色的国学教育思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作为诵读祖先诗书经文的我们,不能忘却或故意忽略祖先向我们传递的重要信息。有些信息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忽略这些信息命题,就难以立身、难以为人,其中之一就是“善恶报应”理论。
这一篇,政治不正确。请谨慎阅读。
最近看电视剧《芝麻胡同》,从前的老店,人与人,礼仪往来,有里有面儿,客客气气,对话全在规矩礼数中,各守本分,虽市井细民,纠纷争斗,也随时能以人间公理做尺度,绳己约人,你看到的是对文明价值观的力行和实践。
上海流浪汉沈巍的视频,第一时间看到了,尽管仅数条视频,且都很短,但闻其所言,无不切中义理,片言只语,胜过许多当今专家废词滔滔数千。
这篇小文,是我女儿吴桐同学给我新书《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写的小序,收入小书“女儿序”。
中华文化是一种具有人文精神的文化,其最大特点是重视教育。中国书院经历了1000多年的办学历程,是中华文化的典范,凝聚了中华人文精神传统,形成了一套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书院精神和书院制度。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文化生命力。当我们今天在思考和呼唤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时候,书院应该而且正在成为传统文化···
苏费翔、田浩两位教授合著的《文化权力与政治文化——宋元时期的〈中庸〉与道统问题》英文版出版于2013年,但笔者迟至2017年底才获悉本书将由肖永明教授译成中文(中华书局2018年5月版,下简称《文化权力》),2018年6月捧读之后,感到其中很多内容与拙作《师统与学统的调适:宋元两浙朱子学研究》(当时已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关系密···
电视剧《白鹿原》,一直没顾上看。有一天,看了微信某群转的一小段该剧的情节视频,大约是白嘉轩的老婆死了,他悲伤,一个人在院子里思前想后,不禁唱起了秦腔。就是这几句唱,让我打消了看这部电视剧的念头——那完全是一个厌恶秦腔、根本不听秦腔的人才会发出的声音。照理,能够想到用秦腔抒发自己情感的人,必然是对戏很熟的人、一个···
一部小说成就一门学问的,似乎惟有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为“红学”。一幅画卷成就一门学问的,似乎惟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为“清明上河学”。
这几天,湖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法学教授杜钢建先生的一个论点在朋友圈涮了屏。杜先生说,不但英语来自华夏古汉语,英国人也来自大湘西。这个说法太惊世骇俗了,但略了解杜教授观点的人估计都知道,杜教授认为,“无论是古希腊的三大民族,还是古罗马三大民族,他们都是在不同时期,从中国移民到西方的,而且从祖源上来推论,都起源于···
韩国瑜还是来了,终于“登陆”了。他没有在九合一选举获胜后马上登陆,没有和国民党团队一起组团,没有走传统的“统战水路”,而是以高雄市长身分光明正大地公务来访拼经济,回避敏感政治议题。
有泰曾任驻藏大臣一职,在驻藏期间先后经历英军第二次侵略西藏、驻藏帮办大臣凤全遇害、九世班禅被英人诱导赴印度等一系列西藏史上重大事件。而他的日记又是清代一百多位驻藏大臣中唯一保留下来的日记,因此早就引起藏学界和史学家的关注。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藏学家吴丰培先生就整理了《有泰驻藏日记》,主要是整理了有泰日记中···
路过新乡,听说有比干庙,顺路游览,不想大有收获。大多数中国人,大概是从《封神演义》中知道比干的名字的,我也是。他的故事,大致如《封神》所说,因批评商纣王被挖心而死。在正史如《史记》中,太史公说,“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
2018年11月7日至17日,海峡两岸经典书院学术论坛会议在台湾高雄师范大学举行,中国书院学会一行,有来自岳麓书院的邓洪波副会长、嵩阳书院的宫嵩涛副会长、东林书院的荣俊炎副会长、筼筜书院的王维生副会长、白鹿书院的邢小利副会长等13人应邀赴台参访交流。
为什么书院之制不早不晚起于唐?我认为,这与科举制度从隋创立至唐成熟而成型有关。……书院之兴,殊与“科举”异调,它是对官办主流教育的一种反拨和补缺。
我们那儿的话和广东话一样,将“苋”读“汉”,声调不同。所以我看见楼下小菜铺里卖冬寒菜,就知道应该是冬苋菜。冬(寒)苋菜上市的时间短,菜铺里进货也不多,所以买的人不多。我印象中用其代替生菜,切丝,做菜肉粥,味道不错。应该是可以烫火锅的,但没有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