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比了否认自由意志的不同方式。
本次精心策划的系列随笔旨在探讨如下问题:哲学在当今这样的时刻为何非常重要。对很多人而言,哲学仍然是显得神秘、狭隘和专业化的探索领域,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相关性。
人生有限,时空无限。而人活在现实世界,终归是有所追求,会在不同领域追求自己存在的意义,无意义的人生就叫麻木不仁。修身成人,是需要一辈子去努力的方向。何为修身?何为成人?在《大学》中有了很好的解释。
饮食再平常不过了,我们完全可以简单地视之为世俗之事,但夫子有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儒学所谈的,都是看似平常的,不过那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结果。《诗经》单首诗歌的主旨可以非常简单,组合起来,就成了一曲曲华美而精妙的乐章,传之千古,不亦宜乎?
《孔子家语》是一部专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该书汇集了孔子的大量言论,再现了孔子与弟子、时人谈论问题的许多场景。与《论语》相比,该书内容十分丰富,具体生动,首尾完备。只是该书长期遭受冷落,被视为“伪书”弃而不用!
《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却长于叙事,在叙事中有着众多的细节描写,包括写人物、记语言、叙战争等。甚至可以说,在《左传》中,细节描写无处不在。《左传》中这些细节描写,大大增强了叙事的魅力,产生巨大的审美张力和艺术魅力。简言之,《左传》作者在用细节说话。
有周一代,礼乐不断被建构和完善,朝野上下呈现出一派文质彬彬与颂声洋洋的景象。周人对待礼乐,一方面继承前代之遗风,另一方面也创构了属于自己的审美体系。此期,礼乐被重新规定,不仅成为美和艺术的象征,还是政治的一种诗性表达。由此,西周进入了礼乐美学时代。
林忠军教授沉潜数十载撰写成的皇皇巨著《周易象数学史》终于付梓,是著乃是迄今为止海内外第一部着眼于象数学发展、流衍的通史性专著,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回应了海内外周易研究者的内心呼唤。
春秋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动,秩序混乱,国家动荡不安。面对这样的局面,孔子希望恢复周王朝的礼乐制度,使社会重新变得和谐有序。孔子的这种想法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出于对周礼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2021年书院研究接续以往的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仍然较丰硕。
中国作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乃是以国家的形式承载了一个伟大的文明,中国首先是一个文明的存在。英国汉学家马丁雅克说,西方曾经也产生了很多大帝国、强国,他们纵横世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但这些强大帝国在衰弱后基本上都灰飞烟灭,后世很难再有崛起的可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古代东方几千年出现的几乎所有强大帝国都来自中国···
中国古代讲“礼”的重要典籍《礼记》中有一段文字专门解释了什么叫礼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也就是说,“礼”就是辨别血缘关系远近,据此建立身份秩序的一套标准。按照“礼”的规定,离姬、姜两姓较近的族群要厚待一些,反之就排斥打压,血缘亲疏决定各个族群分别属于不同的文明等级,由此经常引发诸侯国之间···
中国人历来重视“孝道”,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孝经》主张“以孝治天下”。
清代的安陆是湖北的一个县,隶属于德安府,在湖北的东北部,看上去是很不起眼的一个地方,不过在清代却产生了一位易学家。不错,这就是李道平。
微博上看到大同市博物館的再創作《北魏貴胄出行圖》,他們把所有北魏衣冠都畫成了左衽!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简称《家语》,是记录孔子、孔门弟子思想言行以及诸国故事的经典文献。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颜希深在泰安知府任上时,在知府残壁上见到一则《官箴》碑刻,碑文曰:“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就是著名的“公生明,廉生威”座右铭,典出明代泰安知州顾景祥,他一生为官清正廉明。
朝事,特指古人在朝为官因履职所需而参与的朝廷事务,主要包括元日早朝、常朝、退朝、寓直和宫廷宴饮等。唐人朝事活动的规范性在于严格依照开国之初所确立的礼仪进行。
周代礼容程式,是指以周代为时间范围,以程式为特征,社会中不同层级的人在各种礼仪活动中,对应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行礼对象,在仪容、辞令、举止方面程式化的表现。礼容在周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程式化的、针对不同层级的,用辞令、容色及肢体动作表意的系统,实现了载礼以容、示道以容,使周人生活富有一定超越性、艺术性,同时也成为···
有周一代,礼乐不断被建构和完善,朝野上下呈现出一派文质彬彬与颂声洋洋的景象。周人对待礼乐,一方面继承前代之遗风,另一方面也创构了属于自己的审美体系。此期,礼乐被重新规定,不仅成为美和艺术的象征,还是政治的一种诗性表达。由此,西周进入了礼乐美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