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回顾了港澳回归的历史,以及香港局势出现严峻局面后中央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太极殿②众君子,分司洛城。自春涉秋,日有游讨。既而韦公③出守,兹乐便废。顷因公宴,方接咏言。崔光禄述志论文,首贻雅唱。诸公嘉德叙事,咸有报章。若夫盛时、荣位、华景、胜会,此四者古难一遇,而我辈比实兼之。至于精言探道,妙识发义,戏谑而逢规戒,指讽而见师表。益过三友,岂易得乎?谓膏泽傍润,芝兰久袭,韦公近之矣。以文···
“血性”是指人的血气与德性融合的人格特质。湖湘士人因为其德性与血气的结合,故而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宏大事业来。湖湘地区血气与德性结合的文化心理、文化性格的形成,是一个客观的历史积淀与主观的文化心理建设的共同作用完成的过程。
本文探讨哲学与魔鬼的界面。
布拉德·伊文斯(BRAD EVANS)的《凝视人性之痛》写的是一个悖论。一方面,神圣概念——本文即将要解释的是我们谈论的是这个概念的西方变体——被视为人类生活的任何价值都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悖论在于),正是这个神圣性引发了最大的和终极的暴力。
作为无足轻重者本身并没有任何过错,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无足轻重者,或者在很多方面,我们都是无足轻重的人,但是,野心勃勃是让无足轻重者成为危险人物的关键因素。
作为无足轻重者本身并没有任何过错,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无足轻重者,或者在很多方面,我们都是无足轻重的人,但是,野心勃勃是让无足轻重者成为危险人物的关键因素。
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袭封三十二世衍圣公孔德成之胞姐,至圣孔子基金会孔垂长会长之姑祖母,全国政协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孔德懋女士,因病于2021年11月15日上午8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万章问孟子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孟子》总章一二八)孟子此际之所着意,乃在与贤与子不异,对于禹衰之语,并未直接置评。必言之,则亦前后章所谓“好事者为之也”、“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之类而已。
据说最初君子一词为“君王之子”,用以表达受过良好教育,道德与风度比较高尚的王室新生代。后来,追求道德风度的人也都喜欢君子的美名,对君子的内涵的拓宽与讲究日益丰富起来。
南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时年已64岁的朱熹接到了自己的老友、宜兴县令高商老寄来的信,信中请他为宜兴新修建的县学校著文以记之。按照儒家的传统,写杂记一类的文章,是要和写碑文一样立意的。立碑著文主要是称颂功德,而这样的文章所记大事、小事各异,故取义也就不一样。因此,清朝姚鼐说,有的人作序与作铭文、作诗文全部用写···
朱子曰:“太极非是别为一物,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只是一个理而已。”又曰:“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
了解历史的朋友可能会说,先秦时的“廛布”便是房产税。什么叫“廛布”呢?汉代学者郑玄解释:“廛布者,货贿诸物邸舍之税。”清代的袁枚说:“廛布者,商贾所居屋税也。”可见“廛布”严格来说是营业税,而不是房产税,房产税是财产税。
天字多义,但作为本体的天,即昊天上帝、性与天道、形而上的天,有没有人格,只能有一个答案,不能时而没有,时而有。我的答案非常明确和绝对:没有。天无人格这一点,应该是儒佛道三家共识,佛学道学亦不立人格之天。佛教道教将人格赋予天道,那是一种宗教的本能和需要。
北京时间11月3日,李泽厚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1岁。消息一出,国内的知识界一片哀悼。李泽厚是八十年代极具影响力的青年导师,思想和著作传播甚广。但是,在思想史、学术史上,他到底处在怎样的位置,是位怎样的哲学家,好像不太容易下结论。
这张照片的珍贵处在于,它正是记录了当时的现场场景,正是李泽厚问我“你认为你自己的哪本书写得最好”“不算编的”的那一刻。所以我每次看到这张照片,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人生中这种有典故的照片是很少有的。《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一书我记得是1992年秋天在哈佛开会时当面送给李泽厚先生的,当时他对我说“你是张先生门下的龙···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常青藤,是中国文明构成的重要思想根基,时间赋予了它惊人的生命力与创造力,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的一般大众化内涵与人们的行知悄然融合,深刻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对生命的关怀是儒家思想中“仁”的体现,这个过程始于孝悌亲情,逐渐从关怀个体人生直至深入宇宙生命,它···
法国汉学家马伯乐曾说:“中国是欧洲以外仅有的这样的一个国家:自远古起,其古老的本土文化传统一直流传至今。”由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世界汉学诗经学》丛书(四册),在充盈学术蕴味之余,为读者带来了别样的文学之旅,并体味在以往的某些时段,那些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与《诗经》有关的事情。
衣食乃人人之所需,它关乎性命与健康,更关乎礼制与德行。孔子把礼制思想贯穿于饮食之中,依礼而衣,非礼不衣,衣着得体;依礼而食,非礼不食,饮食有节。孔子通过衣食行为充分体现了尚礼、守礼的圣人风范,践行着儒家中庸思想和高尚仁德。孔子的衣食观是人们在新时代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大健康的智慧源泉。
龙在古代被誉为“鳞虫之长”(《说文解字》),具有神圣不可亵玩的特性,同时又为人们熟知和亲近。自我国石器时代起,龙的形象就存在,商周典型器物青铜器上亦有诸多龙的造型或局部装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