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哲学家苏珊·沃尔夫写道,“我很高兴我本人和我最关心的人都不是道德圣人。”这则声明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随笔的开场白之一,沃尔夫在该文中设想了道德完美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参与沃尔夫的思想实验以及她从中得出的结论,你就会发现,该声明能够把人从道德完美的陷阱中解放出来。
一名网友在网上发帖问道: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佛教徒(如少林高僧)、道士(如冲虚道长)、摩尼教徒(如明教教主张无忌)、回教信徒(如霍青桐便是一名回部女性),为什么却没有提到一个基督教徒?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从未中断,而没有中断并不意味着没有经历变化,相反,恰恰是这种应世而变造就并彰显了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韧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而不断自新,能够依靠理性来寻求自我突破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五蠹》),这种强调法度顺应时代变化而变化的思想作为文化自新的···
辩论不过黄道周,崇祯帝怒斥黄道周:“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闻此言,黄道周豁出去了,高声争辩:“忠佞二字,臣不敢不辩。臣在君父之前独独敢言为佞,岂在君父之前谗诌面谀者为忠乎?”
中国人自古就有吃狗肉的习惯,至迟在先秦时期,狗肉就进入了我们祖先的食谱。《礼记》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狗肉在先民食谱上的地位如同猪肉,是士以上的贵族才有资格享受的美味。
今天大家都说“朱张会讲”,历史上也习惯说“朱张会讲”。但确切地说,应该称为“张朱会讲”,要把张栻放在朱熹的前面,因为朱熹是向张栻请教学习的。在心性论方面,朱熹接受了张栻诸如先察识后涵养、心为已发和性为未发的观点,显示出张栻处于执教地位之上。
过去由于传世先秦史著匮乏,限制了我们对《左传》史学创作认识的进一步加深。然而,现今通过与新出土史类文献的比较可以发现,《左传》的内容具有无可比拟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同时在思想上,《左传》对历史有着深刻的思考,将道德训诫、历史理性预测融入到叙事之中。这一史学创作的突破与创新,主要受作者身份、传书性质、成书过程、当···
此次会讲从思想内容上看,是张栻影响了朱熹(尽管以后二人的思想都发生了变化),张栻思想比朱熹更重要。所以,应该把张栻放在朱熹之前。
“慎刑”是指反对严酷刑罚、禁止严刑逼供、坚持宽严相济的刑罚。“重德”是指利用道德教化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这两个概念在我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今天的法治建设有深刻影响。
房产税在中国的历史是非常长的,自唐朝始征以来,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收过房产税。了解历史的朋友可能会说,先秦时的“廛布”便是房产税。什么叫“廛布”呢?汉代学者郑玄解释:“廛布者,货贿诸物邸舍之税。”清代的袁枚说:“廛布者,商贾所居屋税也。”可见“廛布”严格来说是营业税,而不是房产税,房产税是财产税。
礼与仁虽同是两说关键,但两说中礼、仁之间的途径不同,孔子五行说中由礼到仁经过“义”“学”两个阶段,思孟五行说中由仁到礼只经过“义”一个环节。
《生死之间:哲学家实践理念的故事》是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哲学教授、《洛杉矶书评》宗教与比较文学专栏编辑科斯提卡·布拉达坦的一本哲学专著。但是本书探讨的哲学不是多数人印象中的晦涩难懂的学术难题,而是实用主义的哲学,即作为生活艺术或更确切地说是死亡艺术的哲学,探讨的都是普通人实际生活中面临的常见问题,如朋友去世后···
《论语新识》一书,钩沉致远,探幽穷赜,展现了刘强良知良能的学术担当精神;正本清源,立己达人,洋溢着炽烈的淑世力量与人道情怀;为往圣继绝学,饱含深情的价值担当与忧患意识。
《论语》需要用生命去贴近、去理解、去解读。不佞读《论语》有年,自然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所幸在《论语新识》中得到印证,正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感。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诠释,都百分之百的同意,但我还是觉得刘强兄的《新识》可以作为初学入门者的津梁,也可以作为研究者进一步思考、讨论的基石。
前面的各位老师好,刚才我是认真地听了郭齐勇教授、张新民教授,还有林安梧教授前面的评述,我觉得讲得真是非常好,给刘强教授的这本书,也可以说给予很高的,并且也非常恰如其分的评价。我们几个旁听的人,听到了三位老师的高见,也是有很多很多的获得,用林安梧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心生欢喜。非常感谢,感恩这样一个活动,我觉得非常···
《论语新识》,读之觉其元气充沛,淋漓尽致,有充实之美,有光辉之大,有大而化之之圣,亦有知其不可知之之神来之笔。有文献之佐证,有历史之考证,有科学之验证,有逻辑之辩证,有心性之体证。此五证,吾所强调者。刘强先生此著作,作为一部平常讲论之作,充分将此五证都体证出来,我个人认为非常难能可贵。
《论语》一书乃孔子应答弟子或时人的语录汇编,也有弟子相互对话而接闻于夫子之语。编纂时间当在孔子身后,由门人辑录编次而成,然皆弟子亲炙夫子所闻所见之笔录,即所谓“七十子之俦,会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赵岐《孟子题辞》),乃是中国历史文化最重要的一部传世典籍。
刘强兄是当代儒学的新锐,为人很谦和,学问有底蕴。他的大著《论语新识》是难得的好书,我极力推荐给学界,特别是青年读者。本书集古今《论语》注释译解之大成,每章下都有三方面内容:新注、新释、新识,都有卓见,尤以新识为特长。
关注两汉之际的历史,不能不注意到“节士”群体。当时所谓“节士”,指那些不依附于王莽政权,而参与东汉或其他刘氏政权的士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在当时有很大感召力。所以王莽政权要拉拢他们,拉拢不成就要打击他们;东汉及其他刘氏政权要团结他们,依靠他们。
价值包括真、善、美三大基本范畴,早已成为常识。然而,这三大范畴就是价值的全部吗?这个价值系统适合中华文明吗?早在上个世纪中叶钱穆先生就对此提出过质疑,遗憾的是,这个重要问题至今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