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军】人生最大的欣慰,莫过于有人因你而前行

承担全校的中华文化课程这么些年,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一直心有不安。无论自己如何努力准备和投入,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都表现得比较漠然。若按丁老师的说法,教室里坐着两三百号人,只要有那么几双眼睛盯着你,甚至还有一双眼睛因你的讲授而放出光彩,就为这几位同学讲也就值得了——就此而言,在我多年的中华文化课上,还是遇到过一些类似···

【班晓悦】深化礼学研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当代人的社会生活仍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化礼学研究,有助于传承中华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西奥多·达林普尔】精神水果

我们的所有行动都是因为我们的习性还存在一种更弱的版本:即如果我去散步,那是因为我是喜欢散步的人。但是,这与说我除了散步,其他任何事我都不做不完全是一样的。习惯就算再强烈也不是命中注定必然如此。

【阿尔伯特·诺顿】新诺斯替主义

人们逐渐开始想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就是依据内心自我或其他冲动来定义自我。但是,这种自我定义最终证明其往往源自社会价值观。在这奇怪的时代,波西米亚反文化时髦潮流意味着与社会元叙事严格保持一致。

【乔书亚·福亚·迪恩斯塔】叔本华对黑格尔:进步还是悲观主义?抱有希望还是放弃所···

这个世界不是我们要征服的东西,痛苦不能被乐观主义消除,历史不能按照对我们有利的方式重写。虽然这些真理可能有些令人失望,但它们能将我们从虚假的希望和精神支撑中拯救出来,让我们更清晰地看见这个世界。这正是叔本华希望的结果,如果他允许自己拥有希望的话。

【阿兰·雅各布斯】大卫·休谟的社交媒体指南

通过培养趣味的细致,我们能够变得更少脆弱性,更少被人操控;随着激情世界不再支配我们,理智和观念的伟大领域将再次成为我们可以够得着的东西。

【田飞龙】马英九“祭祖之旅”书写和平发展新篇章

马英九先生此行缅怀先祖,纪念抗战英烈,而无论是先祖,还是英烈,都曾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牺牲与贡献。我们要学习传承历史文化精神的精髓,团结两岸中国人为民族复兴共同奋斗,并对两岸完全统一作出积极贡献。

【邵炳军】政治生态变革与诗礼文化演进 ——两周之际“二王并立”时期诗歌创作时世考论

所谓“诗礼文化”,是通过“诗教”“礼教”“乐教”体系所建构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与文明形态,是华夏礼乐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基础。

【刘毓庆】知人论世,守正创新——邵炳军《政治生态变革与诗礼文化演进——两周之际“···

历经夏商周三代所形成的礼乐文明制度,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中国古代历史的天空。《诗经》正是礼乐文明制度的最佳载体。通过《诗经》的研究,还原礼乐文明的原初形态,并顺沿而下,探讨中国传统礼制的生成、定型、流变,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诗礼文化形态,同时解决在西方文化百年冲击下不绝如线的诗礼文化精神的承传问题,这应该成为当代中国···

【梁涛】孟子的“夜气”究竟何意?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

【(美)葛艾儒】北宋思想家张载的哲学

张载是一个有自己的思想体系的思想家,他所构建的哲学体系,是一种排佛的理论,这种体系使他得以“一以贯之”,而且因此使“周公、孔子之道”得以复显。这里面有几层含意:他的哲学思想肯定现实物质世界即天地宇宙具有真实性

【杨朝明】读《论语·为政》有感:“为政以德”与“成德”之教

《论语·为政》开宗明义,说“为政以德”,而孔子之学正是“成之以文德”的学问。

专访台湾万卷楼总编辑张晏瑞:用中华文化搭起两岸出版交流之桥

就目前两岸关系而言,要想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以出版为媒、根植两岸的文化共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笔者透过本次采访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张晏瑞,畅谈中华文化元素在两岸出版交流工作中发挥的重要桥梁作用,并对目前两岸出版交流存在的实际问题与未来出版交流路径的建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李竞恒】孟子思想与克服“时间偏好”

个体的生命有限,但宗法承载的生命河流共同体可以无限,这样就不会只是考虑“三四十年之计”,而是会动辄考虑几百年、上千年的未来,那么博弈的行为模式就一定会很稳健,不会轻易干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和不考虑长远未来和子孙的事。

政协委员陈伟志丨建议高考外语必考改选考,取消初高中英语主科地位

虽然多地把调整的重点指向英语科目,不约而同地降低了其权重,但也面临着三个突出性的问题:一是目前中考、高考英语科目测试重心过度集中在语法和阅读理解,缺少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二是是“应试英语”、“哑巴英语”的问题依然严峻。三是英语科目当前的改革存在“漏洞”。针对问题,需进一步推进中考、高考英语科目改革,创新初中、高中···

钱穆论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是一种现实人生的和平文化

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化史导论》写作于抗战时期,是他在完成《国史大纲》后由历史研究转入文化研究的转折点。这部纵论中国文化史的代表作,也可称之为《国史大纲》的姊妹篇。对于这部作品,钱穆先生甚为珍视,曾自言:“余对中西文化问题之商榷讨论屡有著作,而大体论点并无越出本书所提主要纲宗之外。”近日,商务印书馆首次推出该书的简···

浙江文化观察:阳明心学何以走出“跨界”新路?

随着一股股“阳明热”涌动,“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学思想何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何以“跨界”赋能各行各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点。

【陈良】为政以德: 中华民族国家治理的价值导向

中华民族是崇尚道德的民族,上古时期就形成德治思想与尚德文化。中国最古老的文献《尚书·尧典》即开宗明义指出:克明俊德,以亲九族。春秋时期伟大思想家孔子明确指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不仅强调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所有的星辰都围绕着它运行;而且强调为政者的道德引领作用,认为“君子···

【刘晓川】《晏子春秋》与中国古代伦理秩序

《晏子春秋》是记录春秋后期齐国贤臣晏婴言行事迹的专著。晏婴仕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长达五十余年,促使齐国在诸侯纷争的年代仍然长期处于相对兴盛的地位。《晏子春秋》所著内容集中彰显了晏婴尽礼行忠、以民为本、为政以德、躬行节俭的家国情怀。

政协委员张其成|关于发挥民办书院功能助力中华文化复兴的提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具有千余年历史的“书院”,历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当前民办书院的发展和文化功能的发挥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建议:明确民办书院的法律地位,发挥民办书院的人文教化功能,(促进优化书院自身建设,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