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乾阳】天人相分与相合:解读柳宗元思想的一个视角

如果按照传统天人关系的区分的话,柳宗元属于“天人相分”阵营的思想家,但其“相分”却有不彻底性。概而言之,其天人关系论是批判天人感应之“相分”与强调人与自然交融之“相合”的统一,而这也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本身的复杂性。

【梁晓颖】《诗经》中“兔”的文学书写

作为十二生肖之一的“兔”很早就进入了周人的歌咏中。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305首,其中含有大量动植物意象,涉及草木鸟兽虫鱼250篇,占所有诗篇的82%,其中植物143种,动物109种。“兔”出现在5首诗中,“兔”字被提了13次。

【王绪琴】致良知与收敛身心——李洪卫《王阳明身心哲学研究》读感

我与李洪卫先生相识有时,亦师亦友,我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颇为相契,并有幸多得他的提点。其著《王阳明身心哲学研究——基于身心整体的生命养成》(上海三联书店2021年9月版)从提出选题到出版历时18年,其中凝结了他近20年来的思想精华。书中议题虽立足于阳明心学,却关涉广泛。

【程乐松】从哲学史出发的中国哲学

“述而不作”是孔子对自身思想实践的基本定位,背后既有一种独特的历史意识,又体现了古代中国思想建构中的“普遍主义”特色。“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期许并不是一种保守主义,而是一个为持续的哲学思考奠定合法性的信念。我们在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理解中,会将“道”与“术”混淆起来,“道”的超然性和超越性建立在其始终不能被完全掌握的晦暗基础上···

【娄林】作为开端的《论语》与《论语》的开端

孔子一生的政治生活,大抵可以说是失意栖遑的。不过,孔子失意之后的“退”,却开启了另一个更加恒久的开端。在距离四十不惑不远的年纪上,孔子从齐国返回鲁国,开始“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史记》);晚年自卫反鲁,“退而修《春秋》,采毫毛之善,贬纤介之恶”(《说苑》)。孔子以自己所修的典籍教授弟子,而《论语···

【徐梓】《中国科举通史》的“通史”特色

刘家和先生在《论通史》一文中,阐明了中西史学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中西方对于“通史”态度的迥然异趣。

【许石林】放任无良自媒体营销号断章取义、哗众取宠,如你所愿?

“解决日本老龄化唯一的办法,‘是老年人集体切腹自尽’?耶鲁大学教授观点引爆舆论。据日本Agora网站2月13日援引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对于如何解决日本社会老龄化问题,耶鲁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成田悠辅在2021年12月的网络新闻节目ABEMA Prime中表示:‘最终还要靠老年人集体自杀、一起切腹。’他还称未来可能会强制执行安乐死,此番言···

【林光彬】中华文化是中国政治经济学的源头活水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科学。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学术资源尤其是经世济民、经国济世等富民富国思想,是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底色。

【万百安】是间谍气球吗?

美国媒体的共识是中国间谍气球故意飞越美国,并在飞越大西洋的时候被打了下来。但是,我们对这种评估的信心有多大呢?

【迈克尔·罗斯】文科教育是精英主义?其实是实用主义

美国大学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是,其最独特的元素之一就是实用主义的自由教育。这种形式的学习---无论你在学习什么---将习得具体技能(如读书识字和简单计算)与理解这些技能与如何应用在更广泛的背景联系起来。

【阿南德·加布拉卡什·瓦伊达】自杀伦理学

在《西西弗斯神话》中,20世纪法国存在主义者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写过,“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判定生活是否值得过等同于回答哲学的最根本问题。所有其他问题---无论是这个世界是否有三个维度,还是心灵是否有九个或者12个范畴,都是随后提出的问题。”

【马赫迪·拉尼】已知的不可知

古代怀疑论者使用怀疑作为探索世界的方式。后来的思想家们甚至破坏了这种可能性。

【西奥多·达林普尔】入夜

我们拥有的东西只是在失去了之后才能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这个道理不言而喻。一生中从来没有患过大病的人很难知道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多么可贵,他想当然地认为他的幸福是天生的,大多数人都有的状况。

【温厉】“不负如来不负卿”与“不负高天不负人”

邵尧夫,六世大和尚与曾缄,皆为吾国之先贤,共同成就一“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亦共同成就当下一”中国“,然吾国未来之命运际遇究竟如何,则存乎其人。

【夏勇】七律 送海波

葬父陪阳默夜辰,忽传噩耗又亲人。昔年政体同为梦,今日歧途相惜珍。文论每弘多侧目,思行未见少诚真。横流沧海归空淼,但信昆仑草木春。

【温厉】老师演讲被轰下台,我们今天还要不要讲“师道尊严”

但一件事情的处理,并不能仅仅以舆情为判准,审慎地理清某一事件应当依据的“正义”原则,依此“正义”原则处理具体事件,营造怎样的社会氛围很重要。在我看来,这件事本身不大,但背后所体现的“师道尊严”,兹事体大。“师道尊严”,需要为师者的自尊、自重,也需要社会环境对于为师者的自尊、自重的护持。否则,我们将继续承受“师道尊严”被···

儒家网敬挽刘海波先生

雄风再鼓初,堪可千秋继屈贾;大节孤鸣久,当由海内惜英雄。

讣闻|刘海波先生逝世

刘海波先生对儒家传统保持着兴趣与认同,强调延安与莫斯科的分离,提出了先进性团体政治和“延安体系”的理论,认为中华民族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气质对儒家优良传统有所吸收,明确提出“马克思诸子化”和以古典心智重新发现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许石林】“作”,真是个坏东西

山西方言民歌《人在外面心在家》,山西歌唱家陈有平的演唱我很熟悉,非常好听、动人。

【干春松】中国哲学的深度发掘者和当代思想的融会创新者 ——汤一介哲学思想及其贡···

1927年2月16日,汤一介出生于天津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汤霖是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的进士,父亲汤用彤是近现代中国哲学界融会中西并精通中文和梵文的学术大师之一,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47年,汤一介考取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正式开始哲学修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