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洪波】《涵养德性——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研究》序

从1984年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工作,我就被她的千年神韵深深吸引,且爱屋及乌,由岳麓而湖南,而全国,而国外,守着书院历史与文化这个课题,一直没有离开,甚至变得三句不离书院,几近痴迷,被同仁贴上了“邓书院”的标签。也因此,但凡高校要做书院题目的研究生、各地要修复或创建书院的人,有不少前来咨询。

【刘强】亲亲互隐,直在其中 ——《四书通讲》中最“烧脑”的伦理辨析

因为“正直之道”必须合乎“义权之道”,故而其中所承载的哲学价值和智慧含量才值得重视,不容低估。接下来将要探讨的这个问题,几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思辨性、也最“烧脑”的问题之一,曾引起学术界广泛而持久的争鸣,从而将“正直之道”的哲学诠释能量发挥到了极致。

【韩星】经学视野下《大学》诠释史的学术回顾与问题反思 ——读张兴《经学视野下的···

张兴博士的《经学视野下的〈大学〉学史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在他毕业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是在经学的视野下对汉代以来《大学》诠释学术史上几个重要阶段、重要人物和重要问题所作的学术史梳理,初步形成了《大学》学史研究的框架。

【李竞恒】忧患深处的温情与辩护——读刘强教授《四书通讲》

总之,刘强教授的这部新著,既是一部学问之书,也是一部温情之书,辩护之书,更是一部忧患之书,是一部汇通古今中西,立足于现代问题意识,重新审视并回归原始儒学精神的佳作。

【张晚林】“道”的通贯与演成——刘强《四书通讲》平议

作者通过十三种具体的“道”来演成那个终极性的“道”,从而说明“四书”的教化系统决不是世俗的知识传授,也不是世俗的道德规训,而是宗教性的感召与化成。

【田辰山】《“生生”的中国哲学——安乐哲学术思想选集》代序

由国际儒学联合会立项和经费支持、由曲阜孔子研究院经费支持,“安乐哲儒学大家项目”团队实施的编辑《生生的中国哲学》安乐哲最新论文集(原题《一多不分:中国哲学的絜矩之道——安乐哲自选集》)的工作,自从2016年8月开始,现在终于完成。团队成员禁不住兴奋释怀之感。本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荣幸即结缘于安乐哲比较中西哲学门下,并于···

【贾登荣】解读儒家经典的文化密码——刘强著《四书通讲》读后

所谓《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四部儒家经典。一般认为,它们出自于先秦儒家的四位代表人物,即孔子、曾子、子思、孟子,故又被称作“四子书”“四圣书”。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强,“坚信中华传统文化之道对于今日世界和人类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数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跋涉于中国儒家经典的瀚海之中,逐渐“勘探···

【方朝晖】良心、底线与当代伦理——读何怀宏《良心论》

何怀宏的《良心论》一书摆脱了传统心性儒学孤、高、深的路数,在借鉴儒学资源的基础上,试图开辟一条基于所有人而不是少数精英(或精英群体)的伦理重建之路。它以"底线伦理学"为特色,关心每一个现代公民都应履行的基本道德义务。它以良心/恻隐之心为道德动力之源,试图开辟一条人人切实可行的道德建设途径。本书对于我们理解现代中···

【郭丹】先秦文学研究的视野与格局

方铭教授的专业主要是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但其新著《方铭孔子暨儒学文化研究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却避开了纯文学研究的路径,有意选择中国传统文化源头所自的核心内容,从经学、诸子、辞赋研究中选择部分与孔子和儒学相关或有助于认识孔子及其影响力的文章集结成书,目的在于展示先秦文学所产生的宏厚渊深···

【杜华伟】《养德经邦:当代书院学人访谈录》后记

今天出版社发来封面设计初稿,经过一番纠结后确定了印有话筒的一款,因为感觉话筒挺契合“访谈”这一主题。随意跟兰州凤鸣书院严荣华院长分享此消息,没想到她当即决定预购400本作为书院三周年庆的伴手礼。我很真诚地说著作出版后会送她几本,但作为书院周年庆礼物似乎有点高调。她也真诚地回复我“书以载道,载的这个道需要传播。您为书···

【何俊】一条进入孔子世界的新路径

孔子究竟伟大在哪里?为什么他的思想不仅在历史上受到如此的尊崇,而且在当今时代依然是世界文明的重要思想资源,对人生和社会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孔子,人能弘道》的作者倪培民通过独特的“功夫”视角,从东西方比较哲学的广阔视野反观孔子所留下的精神遗产,深入浅出地对孔子思想的深厚价值做了系统的介绍和阐发,被誉为“中国哲学···

【李存山】《先秦哲学与儒家文化》《汉代与宋明儒学新论》自序

我自1984年从北大哲学系读研究生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当时杂志社主张“编研结合”,即编辑人员在做好编辑工作的同时也要从事相关的专业研究。这很符合我到杂志社工作时的初衷,我曾说:我是以编辑工作为“公职”,不敢懈怠;以中国哲学研究为“天职”,绝不放弃。以前在读《黑格尔传》时,记得他曾···

【吴飞】读整理本《五礼通考》

此书装帧精美考究,排版布局相当用心,继承了中华版古籍的一贯传统,非常适宜閲读。除了外观漂亮,《五礼通考》的点校质量更是一流,读者足可放心使用。两位整理者都是当代学界文献整理和礼学研究方面的大家,有着丰富的整理经验和广博的专业知识,更对版本校勘相当熟悉。参与此书点校的还有二先生的多位高足,皆能不违其师之严谨作风···

【漆永祥】读方向东、王锷点校整理本《五礼通考》

秦蕙田(1702—1764),字树峰,号味经,清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至工部、刑部尚书等。秦氏早年与朱彝尊等人论礼相合,通籍后又奉命校閲礼书,参与《清会典》的编纂。在丧期间,杜门读礼。故其号“味经”,并非虚语,一生精力所在,壹力礼学可知。秦蕙田依徐干学《读礼通考》之例,得卢文弨、王鸣盛、戴震、钱···

《王文成公全書》校勘的新底本与新成绩

《王文成公全書》是王陽明文獻的彙編本,雖然其中沒有囊括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所有陽明文獻,但差不多也可以説是全集。在存世的陽明古文獻中,從内容完備來講,沒有可以與《全書》比肩的文本。所以從四庫館臣開始,一直到晚清、民國,再到今天,所有重要的陽明全集的整理本幾乎都是以《全書》爲基礎的。《全書》初刻於明穆宗隆慶六年,也···

【刘青衢】“道”的诠释学及其批判性——读刘强先生《四书通讲》

刘强先生《四书通讲》以通古今之变的“道”为宗旨,以系统开放的“道的诠释学”为方法,以对学术思想和社会现实的全面批判为关怀,志在开“道之窄门”,振“道之衰脉”,建构起一个集崇高的道义,严谨的架构,开阔的视野,深沉的批判,充沛的情感,生动的趣味为一体的道学思想体系。

【李孟衡】李氏朝鲜与韩国式的儒教化——评《海东五百年》

《海东五百年》是一本向中文圈读者介绍李氏朝鲜王朝(1392-1910)历史的作品。不同于现有中文著作多聚焦于中韩文化交流或特定议题,此书是个人所见第一本由中文圈学者所撰写的朝鲜王朝史。基于这项理由,同为朝鲜时代史(以下称朝鲜史)研究者的我收到书稿时非常兴奋,立即开始研读。

【王晓阳】养德经邦应以明道为先 ——读《养德经邦:当代书院学人访谈录》有感

兰州交通大学副教授杜华伟老师经两年多辛苦采访,写作了为当代书院发展略作小结的《养德经邦——当代书院学人访谈录》一书。此书于2021年5月出版,可以做当代书院蓬勃兴起,问题繁多现象的一方镜子,让大家做个借鉴。

【张国刚】谈谈儒家的德性与事功

杨国宜老师又要出版新书了。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收入杨老师的若干论文,分为引论与正论,主要内容是论述张浚、张栻父子的事迹和功业。他们不仅是南宋的名臣,而且是杨老师的四川老乡。

【杨文隽】“四书”里的“中国心” ——读刘强《四书通讲》有感

一般人都知道,“四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显赫,影响深远,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教科书,甚至是概括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符号。但是,真正通读完“四书”,并且将其内涵和道理融会贯通的人又有多少呢?我想恐怕不多。所以,如果有人不但通读了《四书》,还能为大家“科普”一下这传说中的“东方圣经”,碰到这样的人,我当然是要肃然起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