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大宋宫词》后面的历史:澶渊议和

宋朝与辽朝之间存在着领土纠纷,这领土纠纷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原来,五代后唐清泰三年(937),军阀石敬瑭叛变,并向契丹国借兵,消灭了后唐,建立后晋政权,作为回报,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予契丹。到后周时,周世宗柴荣率兵收复了燕云十六州的瀛州、莫州、宁州三州和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三关,即所谓的“关南之地”,这一领土···

【章方松】马一浮“儒佛会通”的学术意蕴

中国古代儒释道三学经典精义,虽然简约精要,但具有极大的拓展思维空间。比如,孔子《论语》、老子《道德经》、姚秦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都具有极为广阔的宇宙与人生的思维空间。这是以严密逻辑思维的西方论述所不可企及的。“云自无心任去来。”马公一浮先生以儒家入世事业,以佛家淡泊名利,自性心净,壮穆笃行,大有“声闻缘觉···

【陈民镇】给《典籍里的中国·尚书》“找茬”

春节期间,一档叫《典籍里的中国》的节目在央视开播,引发观众热议。节目希望通过全新演绎,展开古今对话,“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第一期的主题,便是“先王之政典”——《尚书》。无独有偶,本学期我在学校开设了一门名为“先秦经典选读”的通识课,最先读的也是《尚书》。我在向同学们力荐《典籍里的中国》的同时,也试图引导大家···

【萨缪尔·胡克斯】是,博士,不,博士

同一个知识分子有不同寻常的参考文献,两者之间不只是一个博士称号而已。

【西奥多·达林普尔】我们做什么

真的,当列车千足虫或非洲黏虫可能要容易得多,不需要有任何野心,也不试图出人头地鹤立鸡群,不想方设法在任何事业上取得卓越成就,无论多么微不足道(如体育),而是跟其他人一样随波逐流。这正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对我们来说是幸福的,对世界来说,就未必了。

【雅各布·施耐德】休闲为何令人焦虑不安?

我们为何做不到毫无内疚地休闲?雅各布·施耐德(Jacob Snyder)说,这要归咎于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

【佩德罗】知识和知识分子的未来

如果没有继承下来一种精神传统来解释生活的话,生活经验对我们来说就没有任何价值。

【杨朝明 李文文】如何理解《中庸》的那个“中”

作为儒家四书之一,《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实际上,该篇很可能本来不是一篇,而是西汉时期《礼记》编者根据子思原作加上相关内容编辑而成。朱熹称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以来,道统之传尽在其中。中庸之道,美妙和谐,辩正深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然而,人们对“中庸”也有不···

【田铭钊】崧台书院:阅江楼上遗风在

今崧台书院所在地,古称石头岗,又称崧台冈。隋朝初年置端州,此处为端州驿(又称崧台驿)。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端州知郡事包拯把崧台驿迁往端州城西,以利商贾交通。为明心志,他在端州留下了“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题壁诗。南宋隆兴年间,知府张宋卿为纪念唐代高僧石头和尚陈希迁在此建石头庵。明代宣德六年(1431年),肇···

【王杰】“三节”相融的清明节

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一日是怀念、祭奠、铭记、感恩的日子。它还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同时为节气和节日的传统民俗节日。“清明节”与天气物候的变化有关系。《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这里春分后的十五日,传统意义上是指冬至过后的第108天,即发生于仲春与暮春相···

【林桂榛 等】荀子非异端,乃儒家正统;孟子是儒家高端,是儒学云端(对话录)

迄今为止,在对《韩非子》的研究中,存在着许多争议,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韩非是否性恶论者?韩非的道德观是否属于非道德主义?《韩非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是势治、法治还是术治?秦朝的灭亡是否意味着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治国思想的彻底失败?等等……本人不揣冒昧地认为:以人性论为基础,以对君子小人的特点和现状的把握为中···

【许石林】你们用“三星堆”考古,难为不了中华传统文化

你所见者,皆为对待传统文化价值上的争论。他们不论有无能力,大多是一副研究者的架势,或者说假装研究者的架势,这种架势很恶心,再动人的先贤言语事迹,也感激不了他们。其心既伪,其言也狡,其行僻且坚,其中貌似读书有学问者,不过记丑而博,顺非而泽。所以说,不必与之辩,只合与之互怼。得罪他们也不怕,讨好他们有何益?

【吴钩】给《大宋宫词》捉捉虫

《大宋宫词》是一部我期待已久的连续剧,相传该剧制作精良,看了片头对《韩熙载夜宴图》、《瑞鹤图》等宋代名画的化用,也给人一种惊艳之感。然而,看了几集之后,不由大失所望。剧情狗血且不说,剧中对白与道具也有太多错误。这些错误,不独《大宋宫词》有,在其他古装电视剧中也是比比皆是。所以,还是指出来吧。

【张剑伟 张彦修】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基因的形成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时期,各种思想百家争鸣、相互激荡,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基因的集中创制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文化基因作为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长期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王鹤】宋代理学背景下的书法“尚意”风气

宋代理学滥觞于唐,崛起于庆历年间,在熙宁、元丰年间初具规模,至南宋朱熹最终成为主流学派,以至于贯穿影响了宋明时代六百年。理学作为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席卷了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其核心思想是追求生命的内在真理。理学研究聚焦于物质世界,试图以观物察己的方法寻找天道和伦理道德规范。然而,此种文化体系又不同于西方···

【秦行国】降清还是抗清:作为“贰臣”的钱谦益

钱谦益在历史上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近人钱基博说钱谦益“以明代文章钜公,而冠逊清贰臣传之首,人品自是可议”;而陈寅恪却视之为复国英雄,对于钱氏“应恕其前此失节之愆,而嘉其后来赎罪之意,始可称为平心之论”。那么,钱谦益是何时被带上“贰臣”的面具的?其内心深处是否真的降清了?我们从其若干文字中或许可以窥得其隐秘的心思。

【陈晓霞】以书院精神塑造新时代青少年的德性

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

【陈勇】“光明”之喻:古代文论中的修身内涵

向往光明、厌离黑暗是人类文化的自觉。《周易·系辞》云包牺氏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而仓颉造字的传说,张彦远谓其“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历代名画记·叙论》)。八卦可以通达神妙光明的德行,文字如同黑夜中的火炬,均是类归万物、认识自然的工具。《周易·离·彖》曰:“离,丽也。···

【郭进】从训诂学走向解释学

自西方解释学被介绍到国内以来,就陆续有人提出训诂学在中国古籍注释学的基础上,吸纳西方解释学精神,更新自身,从而建立具有现当代意义的中国解释学的可能性。其中,竭力提倡并亲身探索由包括训诂学在内的传统经典注释方法向现代解释学更新转化之可能性与现实性的代表学者,非汤一介莫属。早在1998年,汤一介就提出能否创建中国的“···

【曾学文】《阮元集》:清代学术文献整理的新成果

回眸中国近代社会巨变前夕的十九世纪上半叶,两千年封建社会经历了最后一段较为稳定的时期,阮元无疑是这一时期政坛、学坛、文坛一颗耀眼的巨星。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晚号雷塘庵主、怡性老人,扬州人,为清代中期名臣,深受乾、嘉、道三朝倚重,历官各地,屡任要职,卒后被道光皇帝称为“极三朝之宠遇,为一代之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