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米兰•昆德拉说:人类最愚蠢之处,就是有问必答

一个致力于保存和推广中国戏曲、曲艺、民歌的老腔老调公号,推出一个问卷:《英语唱秦腔,你怎么看?》文中有投票设置。

【张立恩】朱熹《春秋》观发微

作为宋学之集大成者,朱熹遍注群经,然独于《春秋》未有成书,是以清季以降,论《春秋》者多以朱熹《春秋》说在《春秋》学史上地位不高。

【吴飞】今人如何读郑学

郑玄绝不是一个只知饾饤之学的书呆子,而是有着非常宏大的文明构想,汉魏之间经学与制度的演进,正是这一构想不断修正和落地而形成的。由中唐赵匡等人的新经学,到宋代经学体系的再造,以及清人向郑学的回归,郑学体系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底色。至于华喆所说的“经学的棱镜”如何形成和被误解,以后的经学形态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今日···

【阿格尼斯 • 卡拉德】情感警察

如果你告诉我冷静下来,我可能不会。如果你说“要讲道理”,“算了吧”,“你反应过度了”,“那不过是一句玩笑话”,“没什么大不了”等,同样也是如此。若有人将我的感情最小化,我的自我保护性防御机制就会发挥作用。

【阿格尼斯 • 卡拉德】哲学是拳击俱乐部吗?

有一次,一位备受尊重的哲学家对我非常刻薄。他刚开始对我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接着轻蔑地指出我做出的区别构想很拙劣,嘲讽地暗示我根本缺乏专业技能

【许石林】古琴在当代人手里,越玩儿越玩儿完

我关注了几十个抖音号,全部是晒书法的。我喜欢看别人写毛笔字那种过程,真可谓引起极度舒适。因此,由衷地感慨:真是感谢现代传播的便捷,让那么多写字好的人,不至于被埋没。

【徐小跃】王阳明传习的都是圣人之道

王阳明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立言宗旨”全是为了建立起重道德本体,道德自觉,道德实践的思想体系,并以此净化心性,变化气质,淳化世风,成就道德,成长生命,成全人格。这是一条人文的路线,这是一条心性的路线,这是一条伦理的路线,这是一条“为己”的路线,这是一条内圣外王的路线,这是一条“求放心”的路线。

【刘洋】明代理学家人格境界与诗歌创作的同构

对明代理学家而言,诗歌不仅在于阐发义理,更是一面映照境界涵养的镜子。时常临镜自照,能够通过诗歌意境的美学形态看到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生命体验之下的人格境界状貌,进而成为自我反省察识的参照,成为笃志涵养的动力,也成为后学领略其境界风采、认同其精神人格的凭据。

【吴钩】3000年前,中国的首个“复仇者联盟”横空出世

人类史上最早一支“复仇者联盟”特攻队,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岐,一个叫做“周”的诸侯国中。

【刘和文】《桐城方氏诗辑》与家族文化

《桐城方氏诗辑》(以下简称《诗辑》)是一部卷帙浩繁的氏族类诗歌总集,辑录了桐城方氏明洪武至清嘉庆时期的诗歌,可以说是家族与地域的独特文化载体。

【朱杰人】化民成俗——婺源朱子文化落地纪实

作为一个亲历者,回顾一下婺源朱子文化建设所走过的路,研究一下婺源朱子文化建设所经历的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我觉得,除了众所周知的一些大环境、大气候的原因外,主要的问题出在定位不准、定位错误上。

【尔雅台】《诗经缵绎》:我的案头书

前段时间,见马君飞骧《诗经缵绎》出版,其曰“全书以缵绎诗教传统为己任,抽绎前贤时修之说以成文,故定书名为缵绎,以志述而不作之意”,闻之心有戚戚,遂急切求之拜读焉。

【许石林】赏花饮酒雅事,江南文人一学就会,却不见关学诸贤去做

所谓棠,我所知道的,有甘棠、海棠。我们那里有林檎,小时候没有见过海棠。其实就是差不多的。林檎我小时候吃的很多,印象最深,也让人回忆起来最感温暖的,是放学回家,发现大水缸里浸着林檎,捞起一个,沁了凉水的林檎,脆脆的,酸甜。有的地方将林檎的叶子摘下来,晒干储存当茶喝,我没有尝过。

【刘立祥】“百日宰相”杜衍

杜衍(978—1057年),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及第,历任扬州观察推官、秘书省著作佐郎、平遥知县,此后在朝廷中枢和四方州军间频繁交替任职,在朝中任御史中丞、刑部侍郎、枢密使等职,庆历四年(1044年)拜相。杜衍为官素有能名,尤以善于治狱闻名朝野,一生宦海沉浮,退休后竟无屋···

【许石林】你的网名艺名笔名,就是时代变迁最准确的注解

小元元红魏连升在上海唱红了,各界争相结交、邀请。

【罗辉】项羽是英雄吗

秦朝暴虐天下,天下豪杰纷起反抗,从陈涉首事至子婴道旁系剑,不及三年,暴秦即亡。赢政于公元前221年一乎四海,至公元前206年在其子胡亥手中国亡族灭,其间仅仅有十五年,真个是其兴也勃,其亡也速!

苏东坡、文天祥竟然都是吃瓜群众?

炎炎夏日快到了,强烈的紫外线迫使不少小伙伴纷纷待在家中当起吃瓜群众。在家煲剧、追番、看综艺的时候,肥宅快乐瓜之称的西瓜必不可少。

【刘洁】《诗经·商颂》创作年代之争

《诗经·商颂》的创作年代问题是我国先秦诗歌研究领域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公案之一。对《商颂》创作年代的争论从汉代开始,延续了两千多年,迄无定论。

【一典】敷粉、抹脂、画眉:宋朝菇凉怎么化妆——大宋时尚周报美妆篇

互联网时代,“网红经济”飞速发展,美妆产业随之蓬勃发展。美,一直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不过,每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却大相径庭。那么宋朝的姑娘怎么化妆?她们有多精致呢?

【罗怀玉】马飞骧《诗经缵绎》:综百家之精微,抉诗教之所隐

百年来,诗道易辙,诗教陵夷,文士多学步于邯郸,学人喜效颦于西施。或考大禹为虫,或言线装书有毒,或云方块必须拉丁,或疑经典作伪,或诅咒支那当亡,铁案自写,非后世之妄语前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