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秦腔任(哲中)派传人任新民的《软玉屏》:“几杯美酒变沉醉”,单是这一句,就非常动人了!尤其是“由求辙”的发音、拖腔,非常美。
《周易》是中华文化在轴心期的一部光辉杰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在当今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我来说,学问和教育从来是同一件事情”
古人从不轻易夸奖评论良家女子的容貌,否则会被认为很轻薄。那些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的词句多数加于非良家女子身上,属风月类。古人赞美女子,只说女子的德行。所以《诗经》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是说女子的容貌,而是指女子的美好德行。
但在我们过去的印象中,宋仁宗似乎是一个平庸的皇帝,既无天纵之英明,也未见有什么了不起的功业,甚至连个供坊间文人传诵的传奇故事也没有,宋太祖好歹有“千里送京娘”的英雄救美故事,明朝正德皇帝也有“游龙戏凤”的风流韵事,宋仁宗呢,大概只出现在“狸猫换太子”的戏文中,但历史上其实并无“狸猫换太子”之事,戏文成就的也只是“包青···
5月23日上午,台北孔庙细雨蒙蒙,在大殿前的廊柱间,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子研究院荣誉院长孔垂长先生接受山东广播电视台采访,细说“和而不同”的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之儒家解读,阐释了中华文脉与国家命运之关联。
四十年来,曾在历史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近代以来成为游魂的儒学,一阳来复,走上复兴之路。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是拨乱反正,客观评价孔子儒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世纪末是一阳来复,儒学重光,出现复兴思潮。21世纪以来,儒学复兴呈现多元化,和而不同,多彩纷呈。儒学复兴是与中华文化的复兴同步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期···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大陆的儒学研究和发展经历了由复苏到复兴、重建的过程。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背景,儒学在整体性的社会文化自觉的驱动下,逐步回归传统,同时也积极回应现时代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各种当代型态的儒学理论应运而生,儒学的一些精神性价值也随着民间儒学的日益开展,重新回到人们的心灵和日常生活当中。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可有多途,其中之一是构建儒家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儒家哲学、儒家伦理学、儒家教育学、儒家政治学、儒家经济学、儒家法理学、儒家社会学、儒家民族学、儒家心理学、儒家国际关系学等等。此为儒学当代发展之内在需要,亦为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之内在需要,而儒学恰有此能力,若能成其功,则对人类探···
1963年2月,调来杭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室工作,在沪旧识的老友周采泉先生对我说:“清明节杭州文化界人士以扫墓名义公祭张苍水,你初来,不妨借此机会与许多学者相识。”又说:“马一浮先生住在蒋庄,我们先去拜谒,然后一起去参加扫墓祭祀。”
近日仔细翻阅王绪琴教授所著《气本与理本——张载与程颐易学本体论的建构及其问题》一书,为书中的一些阐发所吸引。该书是对北宋初期儒学如何通过对《易经》的诠释进而建立理学本体论所进行的梳理和阐发。作者认为张载与程颐分别通过对《易经》的阐释重构了儒家的本体论,成为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为后世儒学开创了两种发展的路向。
桐城派是清代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学术派别。桐城派成员在书院的讲学推动了书院的发展,也迅速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使桐城派的文学主张和文学理论传播到全国各地。200余年过去了,书院教育已不复存在,但桐城派人士在办学中积累的优秀教育理念和教育传统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有些甚至还影响着当代教育。近日,本报记者来到桐城,探···
中国文化自信的丢失可以追溯到100多年以前。鸦片战争以后,国家危亡,我们向西方学习,发展现代工业生产,“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洋务运动。
同性婚姻是否应当合法化?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不幸的是,伦理讨论似乎不受待见,持有不同观点的学者们乐得三缄其口。《中外医学哲学》本期所登载的三篇主题论文及十五篇回应论文生动显示,伦理讨论富有学术成效,其实大有可为。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和中国传统思想中广为人知的命题之一,语出张载《正蒙·乾称》。其思想源头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周易》《尚书》《孟子》等经典中都有所反映。近代以来,不少学者将其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性观念,并广泛利用古今中外的各种思想资源对其进行重新解读与阐释,而讨论焦点则主要集中在概念理解以及天人合一与天人相···
《雄雉》《匏有苦叶》连在一起,一篇写雄雉之飞,一篇写雌雉之鸣,仿佛是两篇相互感应的诗作。两者皆有所求而不意,有所待而不必,仿佛是同一个作者写的两篇,又像是两个作者写的同一篇。
论事,推其极,则理易明;行事,执其中,则事易成。可是,生活中,多数人是倒过来了,说话写文字,平稳温和,八面玲珑,谁也不得罪。
吕坤在《呻吟语》中指出:“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虽抱关之吏,也须夜行早起,方为称职。”履职尽责成为官员为官的基础。如果做不到履职尽责,就谈不上做一个好官。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自署“船山病叟”,故又被称为“船山先生”。其诗学思想丰厚而深邃,在核心命题的阐发和体系的建构等方面,都展现出古典美学发展的高度。其中,“神理”说的提出和批评实践颇值得注意。据统计,在其诗学著作《姜斋诗话》及《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中总共出现了20多次。
书院是一个教育平台,复旦大学书院制的核心使命是“立德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