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蒋先生著作,不能不知蒋先生其人。梅复夏老师所编《蒋盘山先生学行年谱》就是蒋先生的人物传,更像是儒家文化的编年史,其用心编著,让人读来,似亲临蒋先生的生活,看着他长大,看着他走进儒家思想,先生的悲天悯人之情,不是发于纸上,而是撞击着我们的灵魂。不可不读,不能不读,要潜心读之啊!
政治哲学不是与政治史无涉的理论言说,而是可以提供重审历史变迁的重要视点,形式化、形式主义与再形式化就是理解中国历史的一种政治哲学进路。
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於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儒学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但对于现代初学者而言,其庞大的体系常令人望而却步。河北儒学会“儒学进社区”之《从零开始学儒学》系列课程在教育培训基地安吉书院开讲。主讲专家张延国老师以简明易懂的方式拆解儒学核心,从基础概念到实践方法层层递进,帮助普通爱好者系统掌握儒家思想的精髓。
4月20日,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最新力作《为孔子一辩》新书首发暨“孔子的当代书写”对谈会在北京市三联韬奋书店举办。
本书指出晚明清初的儒学经历了“泛阳明学”由漫衍到解体的过程,以阳明学人士的流动、晚明清初阳明学与朱子学的诠释路径、阳明心学境界诉求的衍化、主体性思维的转向等为议题,从哲学及历史的维度,揭示了晚明清初儒学转型的细部因素及具体实现过程。
眉县横渠书院正蒙读书会第50期——“让张载关学走进寻常百姓之家”活动成功举办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八十年代多重要李泽厚就多重要。现在的模样,很难说是李的思想逻辑之展开、那种现代性的展开。二者之间的紧张为许多的刷屏提供了动力,但只有对这种紧张进行理解诠释,才可以把他的著作从个人记忆与情感内重新嵌入思想史,在这样的坐标里进行评价讨论。这应该才是对一个思想家最好的纪念和尊重。
西方的重点在“神”不在“圣”,必须回归常态;耶诞节过度的浓郁,其实是西方文明(基督教文明)在整个中国的话语权更胜;儒教是觉性的宗教,基督教是信靠的宗教;应该把“天地君亲师”牌位立起来,塑造神圣教化空间;文化认同危机最主要是来自于话语权的不平衡,要通过彼此交谈对话来解决;必须对现代性给出一个新的反思,防止以“全球···
摘要:“亲亲相隐”是具有普世性的观念和制度;文革中检举揭发亲人的做法,是不道德行为;“大义灭亲”有前提条件,不能简单地违背“亲亲”原则;保守主义在全球复兴,家庭伦理开始回归;制度上的复兴包括各个方面,法律制度的复古更化非常重要。
儒家讲自强不息,还言当仁不让、勇者无敌,其实说的都是这些道理。但现代人常常误解其中深意,不知所谓强者、勇者并非从事功角度而论,而是在伦理意义上倡导“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也即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之下都不能忘了本分,都要做一个坚守底线的强者、勇者。
我们关注「八孩铁链女」这一事件,主要是关注对这一犯罪现象的治理,希望推动制度层面上的反省调整,并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的改进完善。
此时此刻,重温孔子的精神,或许将增益我们的智慧,能够借以点亮文明的灯火,驱除世界上的狭隘、自私、野蛮与残暴,照亮民族前行之路。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传统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演进的家庭文化样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质,是我们民族道德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为新时代家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文化视域里的哲学之思——从Metaphysics与形而上学说起
陈明则从建设的视角提出,以理代天的理学的兴起反而造成儒教“无根偏枯”,因此需要从公民宗教视角重新理解儒教。笔者的闽台萧太傅信仰研究部分印证了陈明的观点,进而表明民间信仰是中华民族在复杂历史变···
4月3日,乙巳清明到来之际,由河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诗经村镇党委政府、河间市诗经文化研究会、河间市诗词学会、河间市美术家协会、河间市摄影协会以及“尊福庄·崇德礼”品牌推广运营中心等单位联合组···
萧萐父先生学问淹博,贯通中西,不但主编过影响广泛的《中国哲学史》教材,在易学和船山学等专门学问上造诣尤其深厚,更何况像许多20世纪追随革命的知识分子一样,萧萐父先生的学术研究与追求社会进步的···
努力拓展与海内外各类持开放态度的个人与组织的合作,现阶段在德国本地的合作组织包括德国儒学会(DKG)、世界伦理协会(Weltethos)、德国华人基督教会等。与国内的协作,协会近期可以提供各类有关德国···
当冬日的暖阳轻柔地洒在静谧的校园,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我们邀您一同步入上饶师范学院朱子文化育人成果展示馆,沉浸在朱子文化的厚重与温暖之中。在这里,朱熹的思想如同历史的沉香,历经岁月的沉淀···
2025年4月4日清晨,曲阜孔林松柏凝翠,庄严肃穆,乙巳年清明至圣林孔子后裔祭祖大典在此隆重举行。600多名海内外孔子后裔代表齐聚孔林,慎终追远,缅怀先祖功德,传承诗礼家风。